偶然發現愛情電影榜單中隻有三部沒看過,很是驚訝。一向不喜歡看愛情片,看見“愛”字或愛情标簽會想要遠離,但似乎這個大主題怎麼也躲不過去,有時學校課上都會被安排觀看。三部片子都是愛在xxxx前,于是就一口氣看完了它們。
看完後感覺,它們本就該是一部電影或劇啊,像伯格曼的婚姻生活那樣,而導演真的等了兩個9年去拍續集。在我看來這是它們最“藝術”之處。兩個演員也與故事主角年齡相近,隻大2-3歲。雖然隻是三個切片,将幾十分鐘的大量對話融入了幾個小時的生活片段,但與角色同時老去的演員就是更能讓我代入進去,感受他們身心在18年的“愛”中如何變化。
18年啊,從第一部上映開始追的人該是什麼感受,能與自己的心境同步共情麼?是不是有些人都能和孩子一起去電影院看第三部了。隻不過第三部的尺度大了一些。
海賊王、柯南等漫畫都畫了25年以上了,怎麼可能同時滿足10歲孩子和40歲中年。我追它們也超過18年了,但認知方式似乎沒有太變,仍在用不那麼成年的視角在看。可人際關系不同,我們對它們的理解時刻在變,經驗不斷在積累。
看第一部電影時,我并沒特别注意第二部是9年後拍還是延後上映的。看到結尾,我相信12月16日那天Celine一定沒去,而Jesse去了。帶着這個懸念,我看起了第二部。看到男主的臉稍顯蒼老(感覺女主變化不大),去關注上映時間才意識到真的是9年過去了。
不禁感歎他們竟做到這種程度,9年之後又9年。誰能意識到9年後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沒有拍出來他們不會後悔麼?而最可貴的是,9年又9年絲毫沒有影響演員間的默契和片子的銜接。
實話說,三部片子最震撼我的就是9年這個時間間隔。時間這個藝術家能改變很多事,在一件不起眼、人人能做的小事上加上一段很長的時間,它就變得完全不同了。也是這一“藝術加工”讓我有了看紀實片一樣的感受。如果沒有這個信息,電影可能完全不會觸動到内心。很多電影用化妝、換角色表達時間變化,但那終究有種不真實、割裂感。後文會提“9年”另一方面的震撼。
論感受,相對而言最喜歡第二部。很大原因是意識到了反複提到的“9年”。看第一部時,腦中想的都是第三部,是争吵、背叛。因此第三部的内容早已在腦中萦繞了許久,再看也沒有特别驚豔。對于與異性交流極少、沒有過搭讪的人,自然也不容易代入第一部電影。如果沒有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大概隻能算是愛的序言,連正文都沒進入。忘了是第二還是第三部了,Jesse說他的初戀是Celine,此前發生關系的都不算戀愛。這和我們小時候被教育的理念很不同,不說戀愛是奔着一輩子去的,它也無疑應早于性生活。當然,随着長大,這些事早已理解了。
第二部看到中間,大概猜到了之後的劇情,Jesse會離婚,然後與Celine在一起。第三部中有了争吵,但也很短。如果抛開争吵部分,兩個人就是一直說個不停,其實更像是能說到一塊去的兩個人。我相信有些人能跟遇上的許多人發生相似的交談,應該也有很多人會去模仿Jesse的溝通技巧,但即便是表達欲極其旺盛的人可能也用不了太久就沒話了。對于争吵的部分,能像Jesse那樣表達的人大概不多。
不論是受什麼文化的影響,陰陽也好,侘寂也罷,又或是樂極生悲、禍福相依。似乎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從來無法靜态地去看待它們。看到此刻就會想到過去、未來,看到美好就想到痛苦。對于悲觀的人,追求快樂相當于吸引痛苦。而不斷學習與痛苦作伴,可能才更能享受不痛苦的生活。所以看一部時我想的是第三部,從美好中臆想痛苦。第一部很純粹,讓人羨慕,渴望代入卻抗拒,總在臆想未來不确定的痛苦。而第三部将第一部臆想的未來确定了。
争吵、暴力、痛苦、無聊、隔閡……它們都是關系、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從開始置身人群中就應該去學習的。但對于代際交流不暢、獨孩一代的我們,以及精神更多投入虛拟世界的人們,交流不是很容易學習的事。人們去模仿Jesse的時候,也要想着激情、關系伴随而來的事,那些Jesse也在承受、忍耐的事。
關于“9年”震撼我的另一點是關于約定的。赴約之日Celine沒有去,如果去了他們可能就沒有41歲的故事了,更沒有計算活到90多歲的情節。人們可能早已忘了,約定一詞在過去都暗示着漫長的等待。看似每天的煎熬成就了上帝視角下、回憶中的浪漫。正是約定,9年的牽挂,才讓倆人重新遇上彼此。
忘記是從哪裡被灌輸的了,我認為人至少要遇見兩次才算真正相識。第一次是巧合,上天安排的,分離時無需惋惜。第二次才是緣分,其中可能承載了人的心意。人就是這樣,上天安排的抗拒,一方主動發起的不浪漫,一定要有念想和偶然。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又或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但多少人因此而遺憾終生。我也從未再次遇上生命中的過客們(朋友),盡管我每天都會想起很多人,想知道他們怎麼樣了。
第三部中出現了一個讓我感覺突兀的事物,手機。Jesse似乎讨厭手機,第二、三部都沒有見他使用。進入即時通訊時代,約定或再次偶遇等看似浪漫之事本質上已經不存在了。在這個時代,一個人真想找另一個人基本可以找到。每個人的連接都是瞬間、無法預知、侵入性的。人們再無法像過去那樣忍受孤獨、等待。
技術改變了人際交往的一切。對于需要完整自我空間、獨處時間的人,有時會覺得難以适從。沒有即時回複、無法被第一時間聯系上,滿足另一方的需求、期待,一個人可能就會被認為是有問題的,進而失去一些聯系。人際網絡的意識影響着其中的每個人,除非一個人選擇遊離于它之外。但相應的代價是,關系可能無法複建了,人慢慢變成孤立的了。
而浪漫,早已在快節奏、刻意、欲望河流中被消磨殆盡了。
關于第三部,餐桌上一位老人說了一段看似在升華主題的話,又或是在預示下一部或是總結關系,講一切都将成為過眼雲煙,都會被放下。人們都有自己深愛的人,也都會被另一些人深愛着。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另一個人世界中最重要的存在,銘刻在對方的記憶中。而當人們分離或逝去時,很多人會痛苦,可能會傷心欲絕,想相伴而去。離開的人仍會在一些人的世界中存活很久。但最終人們會忘記,繼續自己的人生。大家都是彼此的過客,兩個人隻是共同經曆了一段旅程而已。而回過頭來看,這段旅程就是愛本身。
在第一部中,Celine說她不知道身邊有哪家是幸福的。第三部也提及了類似的話題。我也也想知道答案,想去聽相守一生的老人回憶他們的生活,回憶如何對抗摩擦、争吵,回憶痛苦點滴如何被消解成為平淡往事。我不想看快樂逐漸變為痛苦,卻沒有解法,那不是愛之旅程的終點。因此,第三部也自然不是最後一部。
我格外期待若幹年後的第四部。我想Jesse和Celine大概離婚了,可能Celine有了新的伴侶而Jesse沒有。可能影片會講述聖誕節前夜兩人與他們的孩子,Hank、Ella、Nina三個成年人,一起吃飯的交流,談論些旅程終點的感受。隻不過标題不好起了,已經用了Sunrise、Sunset、Midnight。會是Before Christmas Eve麼?
最後再回到那句passing through。老人結束一段感人回憶後輕描淡寫出的passing through不是主動、随意地放下,而是經曆過忘記自我、放棄生活,沉入深淵後被動地放下。她也不知道怎麼就放下了,自然而然地被時間放下了。就好像一個人身處深淵,用盡全力向着微弱的光亮爬去,可那光點永遠那麼小,人隻能感受到身邊無盡的黑暗。最後人絕望了,放棄了,不再掙紮了,而那光亮卻自己靠了過來,将人從黑暗中解放了出來。
那是愛的旅程真正結束時的一種放下。
在旅程中,絕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幸運,能善始善終,将沿途風景都看盡。有些人,兩個人明明不相愛了,或是彼此厭煩,卻無法分離。而還有些人,彼此相愛,愛對方勝過自己的生命,卻相處不到一起…..
放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