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是一部好剧,剧本好、演技好、拍摄好。

  好剧与爽剧的区别是什么?下面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例子,二奶奶花了一万多两给常太监买外宅买女人,老三知道了就要告状。告到老爷子身前,如果一般爽剧,肯定是二奶奶早就请示过老爷子,一个反转,老爷子反把老三训斥一顿。

  没错,这样的剧情看着很爽,很解恨。

  但《大宅门》不这样演。老爷子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听了马上晕过去。但等他醒来,还是选择了相信二奶奶,让她继续当家。

  这样的剧,很真实,很感人。仔细想想,也很合理。

  第二个例子,七爷的渣,渣得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他喜欢九红,所以不顾她的身份娶她为妾。可是,七爷没办法扭过一个“孝”字。二奶奶不让九红进大宅门,七爷没办法,只能听从;二奶奶要抱走九红的女儿,七爷没办法,只能听从;二奶奶要七爷打九红,要不是三爷等人拦着,七爷没办法,也只能听从。

  从今天的价值观来看,七爷很渣。他爱上了九红,却没发给她幸福,反而让九红痛苦了一辈子。可不要忘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百善孝为先,哪怕七爷再有反抗精神,也没办法不听从母亲的话。

  这要是一般的剧,肯定是歌颂主角的抗争精神,经过三五个反转,以大团圆结局。可这样的情节,倒削弱了对旧社会的批判。

  第三个例子,王总管给二奶奶找了个抱狗的丫头香秀,从中获利四百五十块大洋。香秀的表哥找上门来,王总管理都不理。后来表哥想办法见到二奶奶,本以为他会把王总管的恶性和盘托出,然后让二奶奶大发雷霆,就算不开除王总管,也要让他赔礼道歉。

  可剧中不是这样表现,表哥并没有揭露王总管的行为,而是按下不表,以此讨好王总管,软硬并施,从而得到了为七爷做事的机会,实在是高。

  第四个例子,二奶奶始终没有认杨九红是白家的人,杨九红和七爷一点法子都没有,这就是现实。要是别的剧,早就斗智斗勇反抗然后以大团圆结局了。但《大宅门》这种表现手法才是真的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试看鲁迅的小说,祥林嫂没有找到幸福,闰土没有保持本真,阿Q也没有娶到老婆,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才是悲剧。那种随便反抗反抗就成功的,只能是爽剧,批判精神反而没那么强。

  最后说一下七爷,七爷小时候是个传奇角色。一出生就不会哭,小时候各种调皮捣蛋,只有季师父能治得了他,把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形象。可是长大后呢,反倒是一堆毛病。

  他的本事,也就在济南办理泷胶庄和烧偷工减料的药材时体现了。除此以外,都是毛病。他用钱不知节省,心里也没数,对下人的黑一点也不知情,他教子无方,面对母亲和杨九红的矛盾,他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跟小时候甚至有点截然相反。

  后面还娶了香秀,这个渣男,杨九红真是个苦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