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1》2019年横空出世后,以5500万美元的成本,搏得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跻身影史投资回报比最高的电影,并狂揽当届奥斯卡9项提名,创造了现象级IP神话。

于是华纳兄弟豪掷2亿美金,铺天盖地宣发,引全球粉丝翘首等待4年的《小丑2》......

迎来史诗性大扑街。

...
想当年《小丑1》一骑绝尘票房霸榜,而今已上院线1个月的《小丑2》排在...第29位,比《特技狂人》还低2名(尴尬

《小丑2》的轰动式失利,结合《小丑1》石破天惊的成功,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joke。

一个价值2亿美金的笑话 ????
今天在全球媒体,骂小丑2都是一种政治正确,不会犯错的选择????

...
小丑2为啥这么烂

...
小丑2哪里做错了

...
小丑2,恶心你没商量

就在《小丑2》的烂属性几乎要盖棺定论时,曾执导《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落水狗》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却直挺挺跳了出来,在一档播客节目中为《小丑2》正名。

...
昆汀的语言,依然是那么生动有趣!!!

除了种种牛逼,其中最点睛的一句点评是:

导演本人就是Joker????

看完,我简直想跟昆汀隔空击个掌!!!

所以今天,顺着舆论纷扰,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Why?

小丑2差评种种,究竟是电影本身太烂,还是有其他场外因素?

或许我们可以先抛开所有杂音,只看影片本身:小丑2到底是不是真牛逼?

长文,阅读请留出完整的5分钟。

Fantasy幻想,才是一切高潮的核心

为什么低成本制作的《小丑1》,推出后能得到全世界观众的瞩目?

因为它成功创造了一种幻想,一个偶像,一个符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再像普希金建议的那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看看小丑,他站了起来,即时满足式地fuck the world。哪怕问题并未得到任何本质解决,哪怕对社会,对个体,又造成了新的伤害。

而这样的宣泄心态,虽不是正解,却是这个愈发分裂和急躁的世界里,人人可以共情的。身为社会理性人的束缚,于幻想世界不复存在——因为有Joker来代替人们上房揭瓦。

导演洞悉小丑作为幻想投射对象的实质。所以我认为《小丑2》的精彩之处(或者令很多粉丝失望之处),恰恰是它不愿意自我重复,拒绝以符号化的怼天怼地、激发冲动的肾上腺素、计算精巧的乖张举止,打包成情绪价值喂给粉丝——

而是绕到了月球背面的阴影。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拓宽了fantasy的定义。准确来说,《小丑2》在前作基础上,演绎了“幻想”的三层境界——

1

片名的“双重幻想”

由于Lady Gaga(扮演小丑女Harley,或称Lee)的加入,男主角(Arthur)体验到了爱情——这种极致的幻想。

什么是爱情最美妙的瞬间?

是当你发现,孑然一身挣扎在世间的你,被另一个相似的灵魂看见了。你惊讶ta跟你的思想经历,如何契合共振。你也坚信ta一眼就读懂了你的痛苦,孤独,和欲望。你还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孤独,从此会渐渐隐于尘世,在人间烟火的蒸腾中徐徐飘散。

——是幻想啊。

归根结底,我们爱的还是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世上存在另一个人,无限看见、认同、迎合我们的“自我”——无论是波光粼粼的耀眼,还是水下的幽深不见底,全盘接纳。

当一个有潜质的人出现时,我们动用幻想,拼命叫ta向这个角色上靠近。

然后,我们便可以蒙蔽双眼,沉浸在爱河之中,甘之如饴。

这个可以说是浪漫,亦是终极自恋的心理动态,影片并非通过表面上的拥抱亲吻、或大段倾吐爱意来展现。

小丑2,极为克制。

仅是寥寥几句台词,眼波交汇,愁容舒展,Lady Gaga便给出了滋养幻想的最佳素材,而华金的脸上映出了“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悸动。

Arthur第一次在精神病院的走廊碰到Lee时,二人并未交谈过密。
Lee只是“轻描淡写”提到,她的童年如何不幸,还流露了对这段经历的戏谑。
但这深埋在嘲讽和不屑中带刺的哀痛——Arthur,或者小丑,可太熟悉了啊。
旋即,Arthur的神情里,那种灵魂被击中、压抑不住的意外之喜,一点点漫溢出来。

这一段,从邂逅到一眼fall in love:微妙,举重若轻。美得恰如其分,也细思极恐。

...

然后,就像所有美梦,或早或晚,都会有破碎的一天——

2

爱情幻想的破灭

世上最可怕的感受,或许不是从未拥有。

而是得到过、绚烂过,相信过......

再从捧着呵护如至宝的手心里,强行剥夺。

影片中,Arthur对Lee有过两次动摇:

一次,是狱中经律师提醒,开始怀疑Lee的真实背景和接近他的动机。

另一次,是在小丑一跳成名的台阶上,Arthur想带着Lee远走高飞,Lee却一直心不在焉以歌声应答。

Arthur终于忍不住了:I don't want to sing anymore!

这其实就是题眼了。

Lee爱上的只是小丑的面具,是在幻想舞台上唱歌跳舞,引世人聚光的虚荣心

——而非面具下的人,Arthur。

导演希区柯克拍过一部《迷魂记》,也是类似的主题:男人爱上女人的面具,扮演面具的女人爱上男人,男人强迫脱下面具的她扮演面具......

或者《甄嬛传》皇上那句“莞莞类卿”,何尝不是异曲同工。

这套经典的戏剧内核,在小丑2的故事框架下,融合得严丝合缝。这也是影片深得我心的另一个原因:戏剧张力饱满。

...

但,就像小丑女不愿意接受Arthur,只想要Joker。

片中的粉丝,媒体,更不希望故事的真相是如此的平淡。

戏里戏外,“小丑的粉丝”与“小丑电影的粉丝”,默契地共同失望,共同放弃对Arthur人物本身的关注。

这样的互文,格外有趣。好像一场身临其境的大型行为艺术。

4

好好说话!干嘛又唱又跳!

除了人物的逆转(或者说深化),小丑2备受质疑的,也是从剧情片变成了musical(音乐剧),经历了genre(电影类型)的华丽转身。

名垂影史的经典续集,像《教父》三部曲,《黑客帝国》三部曲,《玩具总动员》四部曲,无论续集如何在前作基础上拓宽设定,其类型片归属始终不变。

但我个人认为,音乐剧作为一种稍显过时的电影门类,与本片的刻意复古风格,其实挺搭。

就像昆汀说的,听出了一种老调新唱的全新意味——越是听得耳朵起茧的歌,演起来越是颠覆。

同时,哪怕抛开美学,单从人物动机上,也很可以理解为何Joker在这一部里“一言不合就唱歌”——

你在很累很疲惫,环境很荒诞,压力很大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有种冲动......

就莫名很想笑?还很想唱歌??

其实我是会的????

据了解(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只我本人,身边一些朋友在压力山大时,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我猜测,这是人脑的一种保护机制。过刚易折。当外界压力对心理造成过重的负担,人是需要有一个出口,一个fantasy world,躲进去,疯狂啃食一些多巴胺,才能缓缓积蓄一些力气重回现实。

所以小丑2以歌舞片承载,这看似诡异古怪的设定,背后有心理学成因。

从呈现上,片中百老汇式的载歌载舞,甚至还不是今天的现代化宽街,而是穿越回lalaland(爱乐之城)致敬的老式歌舞片......那个年代的舞美和演绎,确实会令当今观众水土不服,看来刻意造作,与主线剧情语境脱节。

...

同样完全从人物角色出发,写一个人是怎样的人。然后因为ta是这样的人,所以发生了一些事,触发另一些事。

所以,观众会看到这个人身上,层层叠叠发生了很多事,甚至可能一直在反转,或者说情绪变化频繁。

可是,所有事情的发生,都非常合理,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就像,小丑从纽约受审完回到监狱餐厅后,是怎么擦枪走火,从一个眼神交换,引发一场暴动。就像,Arthur与Lee初识时,走廊上的相识一笑。‍‍就像,电影刚开场时那么长的铺垫,观众沉浸式代入Arthur,体会狱中行尸走肉毫无尊严的生活日常。

就像,小丑在法庭上的最后一次审判,他本意是要端起表演型人格,再一次潇洒自如嘲弄公堂。

突然之间,法官开口:Arthur你注意,这里是法庭,不是comedy club。

马上,他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肉眼可见,整个人从斗志昂扬的Joker,变成了Arthur的状态。

虽然他的脸上,还涂着Joker的油彩。

这时观众会明白,噢,原来他撑起那个表演的面具时,内心是虚的。

Arthur为什么需要去扮演Joker?正因真实的Arthur对他来说太不酷了。是一个充满了伤痕的,他自己都不想面对的角色。

所以Joker的面具是非常容易被戳破的。当有人在他面前,当着大庭广众,在他正要去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指出皇帝的新衣,他的自尊心就碎了一地。

华金的脸,是“整个垮掉”的表演方式。虽然他还涂着Joker的油彩。

他虚弱到,没有办法维持伪装的形象。他快快嘟囔了一句:I can’t do it anymore, 然后开始坦白自己作为Arthur杀了6个人的罪行。

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不需要过多台词,不需要旁白画外音,只用人物推动表演,水到渠成。

...

Joker的诞生,就是造神的过程。

借由暗线,我认为导演想说的是:其实,我无意当神,也不想做一个造神的人。我就是Arthur,想好好讲人物内心戏。

但随着第一部意外变成爆款,甚至造成潜在的恶劣影响(Joker真人模仿),导演也在这部戏里can’t fake it anymore——

Lee: We need to give what the audience want.
我们得让观众得偿所愿啊
Aurther: No, I can't make it anymore.
我做不到了

你们想看小丑继续很嗨到处搞破坏是吗?可以,我都能拍。

所以影片中间有整整1个小时,都是这些桥段。

但这都是装的,是假的。你们都活在你们的幻想里。

我不想给你们你们想看的东西。我最后揭露给你们看,Fantasy的实质是什么

还喜欢吗?????

...

可是,这个世界吊诡的运行逻辑在于,它是不允许你肆无忌惮做自己的。

只有在同一条路上成功,再成功,花式累积复利,你才能攒到足够多的名望和资源,直到可以完全置身事外讲自己想讲的。

所以如果导演确实是蓄意从创作意图上,就与商业逻辑、与市场、与票房作对。

那么,他也会一定程度上被这“艺术家的任性”反噬到。

市场和粉丝,通过票房,给出了答案。

Lady Gaga在《小丑2》的宣传采访时说:

The vision is risky. She loves how rewarding it is to do somethingrisky, and the movie is surreal.(这部电影的设想是超出常规有风险的。但她喜欢冒险所带来的收益,而且这部电影怪诞梦幻)

我认同,也真的很喜欢这部影片的美学、叙事、冲出荧幕直抵人心的怪异、与现实的共振。

只是可惜,资本市场的惩罚,相比起留下一部后世会真正铭记的好作品,或许会来得更早一些。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