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算是比較規矩正統的勵志片,題材選得好,完成度也是行活平均标準。

實現夢想的過程還是相對順遂的好萊塢叙事,阻撓者壞到底,質疑者隔一場戲就被折服并成為頭号粉絲雲雲。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最後整條海灘/全國歡慶的場面,并沒有那麼代入到歡慶的喜悅中,最直觀的感受竟然是諷刺和涼薄。

在你證明自己的能力之前,沒有人有義務相信你,而這個過程就如同橫跨英吉利海峽最後10公裡淺灘時,無人陪同,一片漆黑,更要命的是,漫長得不知何時能結束。

你四顧茫茫,不知道要遊向哪裡。你已經精疲力盡了,但沒有人能真正幫你。自始至終,都隻有你自己。

高光的時刻,像海灘篝火,像舉國慶祝,如夢似幻,卻也轉瞬即逝,隻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經曆了什麼、克服了什麼。

但同樣,真正令人熱血沸騰的也正是由于發自心底的熱愛,你一門心思地想方設法地去做好這件事,seize every chance,困難都像紅水母一樣,咬咬牙可以撥開。

其實,女人隻是困境的一個面向。

雖然對于這部電影,性别是最強調的一個面向:

女主姐姐的女性困境是她将情愛置于個人成就之上;女教練的是沒有人相信女子的實力導緻她隻能在體系中沉于下寥;母親的是她明明有遠見卓識卻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隻能在子女的教育上寄托自己的理想。

跨出女性這一層,其實困境也并沒有終止。就像Benji試了12次總是以失敗告終。男人也有困境。隻是他們的困境以被更平等和更“當作人)的視角對待,而女性在女主這樣的英雄運動員出現以前,被作為是劣等性别—隻适合吃水果,唱唱歌,不能參與意志力和體力的搏鬥。

真正睿智的人,例如海邊大叔,懂得跨越這些約定俗成的世俗觀念,直擊女主的本質—她就是遊得快。管她是男是女。

哪怕在100年後的今天,女性主義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真的可以說,人類對于“貼标簽”後開展鄙視矮化和嘲笑這件事,又長進了多少呢?

我想,除了女性主義,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女性隻是困境的其中一種而已。各種各樣的非主流少數群體,也有類似的困境。而如果作為女人,我們不止為女人發聲,而是從思想根源上意識到我們在别人的困境裡也可能是施暴者的角色,這可能才是更長遠的意義。

管他什麼邊界門類。貼了什麼标簽。直擊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