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文学七日谈》中讨论的七部小说大都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里程碑意义,这些作品大都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

将文学作品放到历史中去考查,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位置,整部作品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于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十日谈》

1348年,在佛罗伦萨,黑死病大爆发,十多万人因此去世。当时意大利的伟大作家薄伽丘,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五年,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七位女士和三位男士,相约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他们约定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十天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是一连串的挖苦世界、嘲讽道德,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败德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一百个故事,构成了文艺复兴时代其中一部最伟大的杰作。

...

书中指出,十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所依据的时间是一种精确的时间,这种时间的概念同当时的农民时间和宗教时间都不同,是一种新兴的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时间概念。人们处在这新与旧的时间交汇点上,从中世纪向现代迈进。这就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十日谈》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解放。在农业社会中,经常把女性“养在深闺人未识”,表面上看保护了女性,实质上则弱化和边缘化了女性。在游牧民族中,女性的地位重要得多,自主性也强得多。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城镇工商业得到发展,女性受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事。

文艺复兴师法古典文化,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而对基督教文化进行反思。一方面讽刺了中世纪腐化了的宗教阶层,另一方面努力重塑人们关于宗教的精神世界。这点在《十日谈》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文学作品的风格与它的诞生地域有着很大的关系。《十日谈》的发生地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是个通衢之地,也是一个文明的交汇处,作为过渡地带,一直冲突不断,每个城市都由暴君统治,丧失了对秩序、权力、法律的尊重,所以,当时的人对自己的个性解放得比较彻底。

《十日谈》的时代,也是意大利被列强瓜分的时代。社会分崩离析、礼崩乐坏,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文艺复兴诞生了。

战后,西班牙对意大利行使权利。《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也被派到意大利,他在那里丢掉了自己的左手。

二、《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

...

《谁杀死了堂吉诃德》(2018)

在塞万提斯的年代,漫长的中世纪结束了,现代社会开始了。他活在历史的坐标点上。在小说中,堂吉诃德幻想活在中世纪,而他的仆人桑丘则是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堂吉诃德的梦中情人杜尔西内娅则是一个不存在的人物。这样,小说天然便是一个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文化展现地。这也是《堂吉诃德》得以不朽的原因所在。

小说中,堂吉诃德三次离家流浪,无论向北还是向南,无论是向巴塞罗那方向还是塞维利亚方向,都是商业文明之路,而不是工业文明之路,因为那时西班牙还没有发展出工业文明。如果西班牙发展出了工业,英国就不会成为日不落帝国,中国的近代史可能都要改写。

三、《傲慢与偏见》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科技迅速进步,社会生产力急速发展。《傲慢与偏见》完成于十八世纪末,完成十七年后,1813年,小说才正式出版。

...

《傲慢与偏见》(2005),乔·赖特导演

当时的英国正是乔治四世摄政时代。简出生后的第二年,1776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的黄金期,也很快进入了殖民扩张时期。简的两个兄弟都加入了英国海军,她的哥哥后来还成了海军元帅。由于很多旧的劳动都被专业化、机械化的新方式所取代(如纺织),简在照顾哥哥嫂子们及他们的孩子们之余,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于是,她开始写作。

由于当时英国实行的遗产制度是长子继承制,其他的男子由于没有财产,要通过当兵或去海外殖民地发展。等他们有了钱,回来娶的女孩子大都比他们年轻得多。这样,和他们同样大的待字闺中的女性便被“剩”了下来。简的终生未婚,大概便是这种原因。

四、《包法利夫人》

1856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作者福楼拜出身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城里的外科主任,有专用住宅,家境非常富裕。

...

《包法利夫人》(2014)

福楼拜一生只写过六部作品,写作不是他谋生的手段,他抗拒世俗意义上的工作。同时,他对中产阶级感到越来越厌恶,尽管他自己身在其中。

他厌恶中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和欲望观。在他笔下几乎所有人物都表现出一种相似的无知、相似的朝三暮四、相似的缺乏个人反抗,而任由自己听命于外界环境的暗示。

十九世纪的中产阶级心态从总体上是无助与自信的混合体,其一大特点就是虚张声势,隐藏在背后的却是焦虑和虚弱。福楼拜就是这样,在他身上体现出自卑与自信的两面性。

小说写到最后,他与主人公合而为一。爱玛的欲望就是他的欲望,他成了他所批判的人。

五、《黑暗的心》

作者约瑟夫·康拉德是波兰裔英国小说家。波兰作为一个国家,曾经在地图上消失了123年。在这段时间,它一直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

...

由《黑暗的心》改编的电影《现代启示录》(1979),马龙·白兰度主演

康拉德出生于1857年,那时,克里米亚战争刚刚结束,英国、法国、土耳其打败了沙俄。

他的父亲是一位贵族诗人,讲波兰语,作为知识分子,信仰罗马天主教,因反抗沙俄被流放。因为这段童年经历,约瑟夫从小非常厌恶俄国。

1874年,康拉德离开了波兰,成为一名水手。他先到了法国,法语是他掌握的第一门外语。之后,他开始用英语写作。

《黑暗的心》创作于1897年至1900年,那时的世界正是帝国主义的快速扩张期,“去海外”对英国人是再平常不过的。

在书中,康拉德质疑了西方文明所倡导的价值观,展现了文明和殖民的利益冲突,描绘了白人和非洲人的灾难性碰撞。

六、《印度之行》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是“大英帝国”真正形成的时期。

...

《印度之行》(1984)

英国的成功在于自由贸易,由于本土面积和人口有限,只有通过殖民地来实现本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它丧失了新大陆,它不得不把眼光从太平洋移到大西洋。而欧洲大陆也逐渐对英国关上大门。英国就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这样,印度相较于其他英国殖民地,变得越发重要。

181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让更多的英国人能够参与印度的生意中去。许多年轻人都把去印度作为一条重要的就业出路。去印度是一个大趋势,成为当时英国年轻人的首要选择。

英国人到了印度后,更有了一种对于自己的英国身份的认同。

1924年,英国作家的小说《印度之行》出版,以印度独立运动为背景。

七、《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其背景是1922年的长岛。当时,一战过去不久,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财富顶礼膜拜,“美国梦”成了财富梦的代名词。人们盼望着白手起家,成就梦想。财富象征着地位,一切向有钱人看齐。

...

《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 莱昂纳多主演

梁永安老师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爱情的小说,在书中,穷小子是不可能娶到富家女的。而穷小子成为大富翁的时候,他和当初的富家女又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了。在小说中,盖茨比后来突然对卡罗威说:“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

1929年,美国爆发了大萧条。

读完这本《文学七日谈》,合上书,不由感叹,还有多少好书我们没有读过,还有多少智慧我们不曾接触,吾生也有涯,读书无尽期。

最后一定要夸一下本书的设计。它不同于我们平常见到的绝大多数书籍,别具匠心。

首先书的开本很小,真正可以放到口袋里,书的封面和封底又比较硬实,不容易弯折,不用担心揉坏;其次书页的页边留白很少,没有页眉页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纸张的空间,有效地避免了浪费;最后也是要特别表扬的,本书没有腰封,我一直觉得书的腰封是没有价值的,往往是一种纸张的浪费,上面印的宣传语基本上都不走心,很多都是生捧硬夸之辞,我通常拆开书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腰封扔掉,否则还影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