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忘了上一次看到这样好的现代电影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是《Tár》,也许从未有过。我也忘记了上一次看到具有如此文学性的电影是何时,也许是《驾驶我的车》。而每一次当我看到这样的电影,总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电影艺术,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竟能容纳如此复杂、细腻、又绕缠成结,无法可解的元素。对比特里叶的前作,“开窍”不足以形容,文本与影像的成熟、立意的深刻恍若飞升。桑德拉惠勒不拿奥斯卡影后,天理难容,录音复原里的表演如戏魔附体,是完美而极具爆发力的,是让人心跳骤停的心力交瘁;转而,车后座低声的哭泣又那么窒息绝望。而且她居然会用筷子…电影里,人物与人物的关系那么微妙,以至于走向完全难以预料。叙事极具水准,没有一个场景架空意义,没有一句对白丧失逻辑,甚至没有一首脱离叙事的音乐。
情节本身也值得玩味。夫妻感情,父子情,母子情,婚外恋;事故,出轨,剽窃,暴力…这一个个元素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终构成了压抑的生活本身。坠楼死亡的剖析,另有深意;但这世间的事,却不该审判的过于严苛。哪怕主观的真相,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一场谋杀或是自杀?其实电影里已经暗示给我们了:
“当我们缺少证据去评判一件事,而这种缺少却无法忍受之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决定。明白吗?为了克服疑虑,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决定倾向于一边,而非另一边。既然你需要相信一件事,但却有两个选择,你必须作出选择。”
“所以你必须编造你所相信的?”
“是的,嗯,在某种意义上。”
所以我推测模糊“真相”即是编导本意。六个月前狗的呕吐,大抵是确有其事;而父亲在车上与儿子的交谈,即是“编造所相信的”的例子。儿子最终选择了相信母亲,这里面的情感很复杂,唯独不关乎“正义”。真相无法查清,那么选择一个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继续度日。这是电影里的选择,一场事关重大的选择;而于我于你,于每一个普通人,于每一场小纷争,也亦然。我们是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的尘埃,我们的未来是唯一的。选择看似很多,真相看似绝对;其实我们本没有选择,而真相,却好像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个。
用这句话结尾吧。我想,我懂它:Cause when you lose you lose,if you win,you expect some reward,but it’s just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