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窃火者,赴苍生千难万险之革命

陈独秀从牢房里一眼望去,看到的都是中国的过往

他心痛,他愤怒,他不甘心

在这里,他的形象是浪漫、写意、冲动

电影只展示了他的一小部分,不过他确实是一个敢破敢立的人

所以他才会在新世界撒下漫天传单

然后被捕,出研究室入监狱

北京不能待了 连夜只能南下

二人伴作赶路客商靠着李大钊的北方口音蒙混过关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青年杂志的起点

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到1949年渡江战役收官,上海贯穿了中国的近代史

面朝大海,背靠长江,上海成为了远东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了各国情报与秘密活动的中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里是一种必然

拥有治外辖权的租界造成的仇恨种下反抗的意志

外商投资设立的厂房孕育新兴的工人阶级

大规模的运动和各行其是的行会寻求先进的理论指导

不只是上海,湖北,河南,河北,广东,工人阶级的力量正在蓬勃发展,追求进步的学生忧国忧民,反复奔波的先驱茫然四顾

路在何方?

山雨欲来风满楼

电影对剧情的推进就此展开

在上映前看了不少负面评论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一开始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很低

特别是还有题材完全一致的《建党伟业》在前

不过看完后发现,不仅完成度很高,而且还有很独特的角度

其实我觉得三建也没有拍的很差,尽管是捋教科书主线,但《建国大业》其实很精彩很感人,《建党伟业》的时代主线以及大学论辩也发人深思,《建军大业》细节不忍直视,但是大的方向扣的很准,也是可堪一看的作品

现在豆瓣不能打分了,我会给这几部作品7.6/7.8/7.2,特别是建党伟业我觉得在里面是最好的

(毕竟我看的时候《觉醒年代》还未出世,那时候都有人说清华拍了《无问西东》,北大只有《逐梦演艺圈》,北大的牌面只有这个了)

这部电影在我这的评价是完全不逊色这几部的,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首先就是没有选择那种大历史线的叙述模式,而是主要着眼建党前的准备和开会的过程,核心故事非常明显

建党伟业主要是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的历史脉络,然后讲党的诞生

这两部电影侧重点不同

《建党伟业》其实也可以叫寻路,这部可以叫开天辟地(当然,叫刺客信条上海滩也不是不行)

然后是上海的环境,既有老市井的生活气息,又有大上海的繁华,还有各国的暗流涌动,描绘了一个全面的社会环境

以前说到巡捕闯进来只是一句话,这部电影把开会时外面的杀机给活化了(虽然不一定是针对cp的),不会让人只看到会议却完全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的割裂感

中间有很多谍战片的氛围,也是意在表明当时的险象环生

最大的惊喜,是历史逻辑、路线和斗争

一、历史逻辑

为什么各地都开展了共产主义小组,却始终发展缓慢,也一直没能统一起来?

很大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经费

李达办杂志还要自己贴钱去搞翻译,湖南吐槽王更是欠书不还

直到共产国际的人来到中国

以前的作品很少讲这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点还是不错的

二、路线

但是他们提供的经费李达并没有要,李达也不希望他们出席我们的第一次会议

理由是他们要把CPC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但虽然反对,历史上还是这个走向

——这就跟上面的原因关系很大了

我不知道这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还是改编,如果当时有这种矛盾,就说明共产国际以及苏联和CPC关于中国革命的分歧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独立的追求悄然萌芽

只不过当时的CPC太过弱小,一切都要凭老大哥定夺,并和KMT合作

而且切实的窘迫也急需一笔援助

——这就是悬在我党头上的利剑吧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电影里出现了日共,(其实据说当时的巡捕主要搜捕的就是日本和朝鲜的“过激分子”),日共要向共产国际提供自己详细的账目,然后领取经费

这么一对比,就能明白导演的意图了

独立自主 不是说有就有的,更不是别人给的

后来共产国际发生误判,KMT反动派背叛大革命

这就是成长过程中惨痛的教训

我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错误要犯

三、斗争

张gt和李达等众人产生了分歧,他还不顾组织原则私下接触了马林

这个人的机会主义尽显

他有胆识,有才华,更有野心

但他是不讲原则的

事情是普遍和连续的,今日已为未来写好了注脚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光唱唱《国际歌》

他们十几个人的观点也不是完全一致,甚至有分歧很大的情况

斗争始终存在,但必须统一

还有就是尽管篇幅有限,但却相当出彩的人物塑造

我觉得本片的人物塑造是以论带史,因为很多情况我不了解,感觉像是主创根据后来的时间前溯得到的

所以我感觉未必很真实,但叙事中主要矛盾还是把握得很准

马林是共产国际的特派员,一名“红区”干部,缺少地下斗智斗勇的工作经验

尼克尔斯基则相反,看着像KGB出身,情报、潜伏、反跟踪的好手

李达是本片的主角,很多人都不会太了解这个人(其实党史上著名的李达有两个,另一个是二野参谋长),呕心沥血办报,当肝帝经常通宵,用爱发电不收钱,湖南人熬得吃不了辣…他应该算是本片的第一主角,挺让人眼前一亮

李汉俊则是他的金牌辅助,帮前帮后,提供会场,组织工人运动

张gt不多说了,意气风发,但桀骜

周佛海陈公博两个人很上流,还带太太,似乎暗示他们以后当汉奸的命运

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三个人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学生,富有朝气和对新事物的渴求,但还未经历练不够成熟

董必武陈谭秋则比较沉稳,能沉得住气不毛躁慌乱

何叔衡 一个旧时代的读书人,参加革命先考虑的还是读书人,朴素却坚实

那个男人中规中矩吧我本来是冲着王仁君在《古田军号》里的表现来看的,但没有方言的话效果比较一般,再加上当时他还没有什么发挥

不过我有疑问的是,当时他在北京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电影里却并没有体现,一开始显得很迷茫;还有农民问题虽然是他二十几年一直体验,但是在他1921的认知里能不能和工人阶级相提,也要打一个问号

还有一名代表是包惠僧,他是陈独秀派出的代表,现在有研究指出他只是列席会议,但不是正式选出的,所以有的资料会说代表是12名

片中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

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其实他们只有一个过场,但能把这几个人都拍到,说明主创是用心研究了的

周翔宇 赵世炎 同上 电影给出了他们的反应

王会悟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就停留在《建党伟业》片尾的船头,本片是把她当主角来塑造的,虽然她不是党员,但为李达的事业和一大召开做出了很多贡献,张罗会场住处路线乘车乘船…一个活生生的“没有赫敏我们活不过三天”

高君曼 我不知道历史上的她是什么形象不多评价了,但我老婆宋佳是真的美(

萧子升 可能不超过三场戏,但还是立起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理想和现实主义并不矛盾,有理想和理想主义者也并非一回事,我们其实都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却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那个男人的父母 这段和他在租界奔跑的剧情交汇在了一起,和他告诉斯诺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从小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杨开慧 她爱着他,也爱革命,而她的凋落无比壮烈

我爱死了她的眼神和红装

“女子殉国而死,可谓之骄”

人物塑造很精彩的

影片也有许多的不足

比如演员演技 阵容比起建党伟业差了不少 方言也没有

台词收音很出戏,不知道是不是后期配的

而且每个人的经历提的有点少,比如要让那个男人提到农民,总得讲讲他关于农村的经历吧,这方面来说每个代表的事迹还是写的少了

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可以给8.0分吧

里面还有一场很大的争论,是关于党员能不能当官

当时具体的斗争策略还没有拟定,说法想法自是不一,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困境之一

当时并没有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一年后的中共二大则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个历史课本上真的有写,我记住了)

所以电影最后还给了二大镜头也挺欣喜的

而劳工运动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更加声势浩大

这个党开始蓬勃发展,开始不断学习进步,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和致命的缺点

比如中国的国情是在不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到有足够壮大的工人阶级

而中国还有数万万贫苦的农民

布党对农民本能般地不信任,以及对其他国家革命的不当干预和误判,再加上我们自身的不成熟,给我国革命造成了很惨重的损失

但是总有人会发现这其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李大钊、彭湃、那个男人,在后续的几年里着手开展农民运动……

再比如没有军队,特别是党领导的军队

这一切,都会流血,都要牺牲,都有教训,都很漫长

电影以一段影像开始,又以一段影像终结,全程配以梅林茂的配乐

大气 浓墨重彩

百年峥嵘路,万里长征只走完了开始

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中国,他们在种种尝试以后,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站在屋顶面向初生的太阳,身后还有要守护的孩子的未来与希望

一百年,再造山河

誓死推翻旧世界

尽管前方是腥风血雨,但他们仍然坚定地走出了第一步

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