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魔法坏女巫》时,我忽略里面一会儿绿一会儿粉的粉绿CP,也无视了千篇一律的“我不被认同”和“我就是我”的反复拉扯。
魔法、王子、公主,非我所欲也;
在魔法学院的绯闻女孩,我不感兴趣。
What Is This Feeling,一首歌撑起了我对整部电影的好感(这一段MV的拍摄手法和调度也是加分项)。
迪士尼的惯用手段——电影你不喜欢,歌至少对得住你的票价。
最绝的是,这可不是我的调侃。
2006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梦女孩》中的热门歌曲“And I’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被制片人阻止了现场演唱,理由就是“想听她一展歌喉吗?那就赶紧买票进电影院吧。”
音乐的魅力,歌舞片的魅力,就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有声电影作为开端,那么最早出现的电影类型,便是歌舞片,甚至说,一开始有声电影的目的,就是在银幕上载歌载舞。
最早的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的《爵士歌手》。在其中几首真的出声的歌曲,成就了第一部有声电影,一部歌舞片。
题外话,其实真正意义上第一部长篇以胶片为载体的有声影像,是更早一些《唐璜》,它是把歌剧唐璜转成胶片的形式在电影院放映。
就像生命诞生的那个瞬间一样,总是以一声啼哭的声音为到达标志。
然后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动听而又绚丽的瞬间,我觉得只有歌舞片才是最能承载人类幻想的电影——
《礼帽》和《摇摆舞时代》里,我们看到了伟大的阿斯泰尔,和“我做到了同样的事情,区别是我是穿着高跟鞋做到的”的金格尔罗杰斯;
有《出水芙蓉》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上舞蹈秀;
《雨中曲》中的永不磨灭的“雨中曲”和同样应该永不磨灭的唯二的两首原创歌曲“Make 'em Laugh”和“"Moses Supposes”;
《欢乐满人间》里四只动画企鹅和真人的舞蹈;
解放后,电影金曲更是层出不穷。
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微山湖上静悄悄”;
从“小小竹筏江中游”到“红星闪闪放光彩”;
从“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到“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一个年代都有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电影金曲。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对于国内,我表达的是——
不缺少金曲。
另一方面便是,我们到现在能拿出来值得说一说的歌舞音乐电影真是凤毛麟角。
《东方红》、《如果.爱》和《白蛇传.情》加在一起算2.5个。
《白蛇传.情》算0.5,剩下的0.5它是戏曲电影。
这次,环球算是在今年抢先一步,在歌舞片方面领先了迪士尼一手。
可惜,这部电影在内地,既不代表歌舞片的兴起,也不预示着这个类型的衰亡。
抛开音乐,本片无论是魔法奇幻的题材,还是粉绿配的美学设定,在国内都是票房惨案的提前预知。
闭上眼睛听,这部电影也许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