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疯狂享用流行影视文化的这几年,终于让我的大脑慢慢构建起了俗套剧情预测电波。从中段开始,看着Igor那欲言又止、眉目传情的木讷样子,我就在心里跪求编剧,他可千万不要是爱上了Ani啊…在Igor缓缓拿出四克拉大钻戒的时候,我又在心里跪求编剧,Ani可不要肉偿啊……
比起给这电影打上女性主义的标签,它不管怎么看都更像是一部写late-stage capitalism的小品。在我眼里,gold-digging也好,sex work也好,最大的反派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后资本主义。这是稳定运行且无法打败的绝望结构,所有人都被绝对的金钱和权力笼罩。任你有多么“特别”都好了,在巨大的结构面前都并不“特别”。Igor的暴力(倒拔糖果店)、Ani的肉体,还有所谓的秩序法律的保护(Ani在法庭上歇斯底里地反驳,最后一刻还扬言要找离婚律师,说自己没签prenup,看的出来escort平时下班也没少看肥皂剧),宗教信仰(Toros匆忙离开Baptism也好笑),在巨富的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所以我感觉影院里观众的喝彩和笑声并不是因为剧本有多么别出心裁,而是再度被阶级落差而击中心灵。四人流落街头找少爷的桥段,落魄的gang在不同的街头小餐馆里流连,吃着汉堡薯条,Toros叔骂着当下的年轻人不是玩ins就是玩Tik Tok,多少让看电影的普通人找到了点和自己生活的重叠的色彩。相比之下人家少爷终究是少爷,就算精神再崩溃也还是要去有低消限制的场所。
另外我觉得电影无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被称赞,只是因为我极度讨厌“救风尘”的桥段。然而从女性角色的塑造来说,Ani的角色(尤其在一开始)可真不错。有网友说她浅薄,但她那种既狡黠,又泼辣,不断找机会爬升的风格实在好(像刻板印象中的)Brooklyn啊。现在对Brighton Beach真的非常有兴趣…如果这部电影Ani是无可救药的陷入了爱情,那么我就不是打6分而是2分了,但是看着她尽心尽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挽回印钞机老公的样子,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的形象,说白了也是美国小人物为了金钱在hustle,还是非常打动我的心灵。
我对结尾的解读是,Ani是没有对Igor有一点感觉的,正如她对少爷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大概是因为她回到了现实,再次(且不打算回头地)把自己的身体看成了一张储值卡,才会爬上Igor的身体。只要封闭感觉就好了。到这里就算是呼应后资本主义电影的主题了(人彻底变成工具)。但是在某一刻她大概还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因此崩溃了。全篇唯一让我觉得惊心动魄,甚至想鼓掌的大概就是这段结尾:充满雨刷器声音的性,没有一点欲望和张力。只有枯燥的摩擦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