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這部電影有三個對比:飯桌是豐富的,語言是蒼白的,然而内心也是豐富的。我相信中式家庭(假若沒成為不幸的悲劇)普遍存在一種不在場的愛,且是強烈的、自我犧牲的。中式家庭是擅長喧鬧缤紛、大擺排場的。不擅長的是私密、脆弱的對話。豐富的情感在勞碌和繁忙中隐身,總是想找對的時間、對的地點表達,又總是錯過。因此一直沉默着,低氣壓着,在某一天爆發的時候幾乎要将石頭碾成細粉。

“我們用吃飯來表達情感,他們為什麼不能唱karaoke來表達情感”,台詞說的實在是很妙。電影拍出來30年了,我還是能在身邊的關系中觀察到“有話說不出,都在酒裡/歌裡/什麼什麼裡了”的糟糕情況。如果要總結中式家庭的花語,我會說是“壓抑“和“無處安放的愛”。壓抑自己的念頭和激情,因為要達成家庭和社會的期待。壓抑自己的表達,因為從小到大無人擅長傾聽。代代如此。

朱家的故事除了講親情,也講壓抑和反壓抑。大姐家珍是讓我最擔心的。家倩和老朱一看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是家珍和老朱是内核入骨地像。她主動承擔了壓力,拒絕和人吐露心聲,隻向神訴說。她的奉獻已經超過了自己能承受的範圍,讓其他人看起來像是“不知感恩”,讓關心看起來像是在随意打壓她的生活。最後家珍真的找到愛情了嗎?我很擔心。在中式的背景下,我不知道有多少對“愛情”的認定隻是在填補親情的缺失,又或者隻是為了逃離家庭的複雜。

三妹家甯,在我看來寫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對中式家庭的諷刺…作為有三個女兒的家庭,老朱這單親爸爸沉迷做菜和弄孫(弄到孫女後來變成第四個女兒),已棄療。兩個姐姐竟然也從沒告訴小妹要用套!這難道不應該是姐姐們給妹妹的第一條人生建議嗎!!中式家庭就是那種看似全家齊齊整整,一桌八個大菜龍鳳呈祥,卻連“一定要用套”的建議都沒人說的華美的袍啊!這個家庭不僅父女間dysfunctional,姐妹間也是…

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斷定大姐和小妹(甚至老朱)的結局,是溫馨呢,還是帶着悲傷?隻有二姐家倩是給我最多希望的,也真正讓我看到了好結局。她是“你沒法掌控自己身上像父母的地方,但你有機會做得比他們更好”的寫照。一方面家倩認可“自己”:她是有獨立需要的人,其他朱家的人也是,過度奉獻并不能為任何人帶來快樂。另一方面她也認可了“家庭”。隻要那個帶着面包手串和香料戒指的小女孩還在心底,家倩就很難與父親通過徹底割裂來修補傷痕。她的療愈将從承認自己的脆弱,為父親在心裡提供位置開始。

最後父女倆人肩并肩坐着(而不是隔着一張大台),老朱唠叨着自己的美食評論,突然嘗到了姜湯的味道。那一刻的餐桌是最不壓抑的。菜是次要的,人是主要的。家倩做菜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給愛的人品嘗。而吃菜的人是全心全意在此刻陪伴着,聊着。這不就是小妹說的愛的定義嗎:你在他的面前,暢所欲言心中的話。這大概也是所謂“其實世界上沒有食神,也可以說人人都是食神,不管大妹小妹叔叔阿姨,隻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吧,哈。

中式文化真不用打上商标,搖旗呐喊,當你确實感受到“屬于自己的”文化,它會讓你感覺“被看見”。李安30年前拍這部電影,今天能讓我感覺到“自己”也在裡面,這真是穿越時空的電影的魔力。甚至就連關于當時的人,背井離鄉去美國的台詞都覺得依然适用。壓抑來自于社會的規訓,慢慢形成了一種自尊,隐含着情感的無能,和對被拒絕的不安。我一方面希望這共鳴到我這代就此結束,另一方面又變态地覺得,這何嘗不是一種集體的甜美的痛苦回憶?

(P.S.突然想到梁伯母是電影裡最不壓抑自己的中式女人,有話就說,見人就罵。不過她又有着濃厚的中式家長規訓風,天天評論人家家事。看來另一個療法是:如果不能治愈自己,那麼就先發制人壓迫别人,也能活得很快樂…

P.S.的P.S. 這麼經典的作品在美國各大串流平台都找不到,太沒有品味了吧!最後買了封面很好看的藍光DVD,在年末帶給了我快樂的回憶。沒想到DVD産業還活着,謝謝上帝…這也是我的碟機放映的第一張碟,特此記錄。魚唇的美國人,要想上桌吃飯,你一定要買這部電影。

P.S.的P.S.的P.S 年末最後一天,收到爸在家人群裡的消息,”今天是2024年最後一天,願大家一起攜手同行,迎接新年的到來!祝福新年[玫瑰]”。這種幹部大會一樣的發言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我媽沒說話。我說“謝謝祝福”。然後又覺得自己的回複有點尴尬和敷衍,趕緊補了一句”希望大家都過得幸福快樂”。這句是真心的,希望明年能順利和爸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