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简直是毫不让人失望地让人失望了,每一个坚持在电影院看完还能轻松走出电影院的观众都很让我羡慕,因为我的腰肌和臀大肌在这冗长的两个半小时内简直是饱受折磨,坐立难安。

更饱受折磨的是我的眼睛,马思纯的演技仿佛纹上了半永久的黎吧啦,这种一脉相承的中学太妹式的轻浮,经过她的稳定输出,在大银幕上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个矫揉造作的巨婴葛薇龙,让人不由得对姑妈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谊:

收留这个女傻子,你一定会好人有好报!

鉴于许多人说原著党太苛刻,我们暂且不提原著和张爱玲,单单只假设这是一个完全抛开原著的全新故事。

毕竟这个片子里,既没有殖民地风情、也没有港味、全员京派和台腔口音更是跟沪上风情离题万里,跟张爱玲安身立命的风土人情的确关系也不大,因为这个戏里,演员的衣服也时常没有民国味儿。

肯定有人要说,拍某个时代也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那个时代的的形制和布景来安排衣服,但你非要说姑妈和葛薇龙穿的插肩长袖真丝衬衫搭一条八分裤不让人出戏,那简直等于告诉我说老佛爷也喜欢最新的iPhone 13。

诚然,服化道都只是电影的小瑕疵,主要还是看演员和情节嘛!那么许导和上海作家王安忆女士究竟为观众呈现了什么样的一出好戏呢?

电影上映之前,大家广泛吐槽的都是许导的选角很有问题,马思纯怎么能演"粉扑子脸"的葛薇龙?

但经过我对本片的仔细观赏,我认为许导的选角根本没有问题,选得好,选得妙,除了马思纯本人,还有谁更能淋漓尽致地饰演一个民国分身版马思纯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上海来的女中学生葛薇龙为了能凑钱留在香港完成学业投奔姑妈,结果姑妈的老姘头,一名来自潮汕的东北商人司徒协(范伟老师饰演)乍一看,女学生!文化人!约莫是突然之间很想吃吃文化的亏,马上矜持地表示出了一点点暗示。

姑妈一个当过小妾的人,很有眼色,马上把她留下来,打算用她当作幌子弄点老姘头的钱赚赚。

由奢入俭难,葛薇龙马上就不想回上海了,还顺便看中了唱诗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打算结婚,结果一个没想到哇,姑妈竟然把她的男同学骗过去睡了!原来姑妈只是想利用她吊男人,爱情,真的好难。

但女主角的爱情是不会结束得这么轻易的,转角遇到爱才是葛薇龙的宿命,一个转身,她就陷入彭于晏饰演的花花公子乔琪乔的第一眼爱情。

考虑到民国女中学生确实没见过这样的魔鬼筋肉人,马上就可以对葛薇龙明知他是个浪子却又痴迷不悟心领神会,小小一个香港,除了乔琪乔,上哪找这么健康的运动健将!

当然,浪子嘛总是会有浪子的毛病,比如说,因为太不靠谱而根本分不到遗产。指望他浪子回头更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外国女人生的混血庶子天生就是没有忠诚的概念。

但,爱情怎么能轻易放弃呢?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是两个人的勇敢!!

买好船票的葛薇龙毅然放弃回上海,转身回头,找姑妈表示自己愿意从今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把资本主义从自己这里剥削的东西再剥削回来,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当然自己被养得身娇肉贵过不惯苦日子了也是一个原因,不过条件是要跟乔琪乔结婚。

姑妈一听这好办啊,马上劝服了根本不爱葛薇龙、也不想结婚的乔琪乔英勇就义。从此葛薇龙就开始为爱痴狂,一边当交际花弄钱一边为乔琪乔爱得深刻,爱得疼痛,爱得执迷,最后全片就在葛薇龙大喊"我爱你!你个没良心的"爱情宣言中结束。

在编剧的生花妙笔和导演的镜头下,葛薇龙俨然是一名为爱痴狂的中学少女,不是在爱情中枯萎,就是在爱情中毁灭,放眼整个演艺圈,除了马思纯能担此大任别无他人。

有了她精湛的青春疼痛少女演技作为陪衬,台词生硬的张钧宁都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疑惑只是,为什么范伟老师饰演的司徒协身边尽是张钧宁和俞飞鸿这样的大美人,还能被葛薇龙勾魂摄魄,一心苦练《我的叔叔于勒》中吸食生蚝的优雅姿态,只为博她一笑,大约司徒协爱的是她的灵魂吧。

而原本业务水平只能说平平的俞飞鸿,角色魅力竟然出奇制胜,熟女的寂寞冷清和风情万种在她身上,俨然形成了一种复杂锋利的千姿百态,让你不自觉为她的艳光四射在心里鼓掌。

但这就非常糟糕,姑妈养着葛薇龙并非不求回报,反而是为了把她吃干抹净,拎在手里钓年轻男人。可是她这么美,这么宝相庄严,不可侵犯,一双深邃悠长的眼睛幽幽扫过,就能让男人跪在她脚下忏悔,求她原谅自己过往的罪孽。

葛薇龙跟她一比,简直显得像个扁平苍白的软面人儿,除了时刻准备着为爱献身,弄得别人压力陡增,实在是找不到有什么让人魂不守舍的魅力。

至于男主角乔琪乔,彭于晏演一个爱玩的二世祖小开其实还挺像那么回事,蜜色皮肤,整天吊儿郎当没个正型,笑起来天真无邪一团孩子气,但即使不考虑和原著中的形象相去甚远的问题,这副身材也实在真的是太现代,按民国时期的审美,恐怕还是不太欣赏这种筋肉人身材的。

电影里也说香港行的是英国规矩,依照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审美,美男子应当是苍白纤细带点忧郁,平时不事生产,顶多打打网球骑骑马,结实的腱子肉更像底层劳工,不太上台面。

何况演他妹妹的居然是梁洛施,一个正经葡萄牙混血儿,还硬要在一起照镜子的时候说他比自己更像混血,对这种巨大的人种特征差异如此理直气壮,大概是欺负观众坚持到这一段已经精神涣散看不仔细了。

但最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他跟马思纯之间真的毫无化学反应,那一段床戏简直毫无性张力,简不像在上床,倒是比较像要努力响应国家号召生三胎,双方脸上表情都很悲壮,也许是想到生三胎后的教育成本会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马思纯完全是在努力表演自己爱惨了这个健康又让人毫无邪念的浪子,为此甚至不惜又哭又笑又扇彭于晏巴掌,把影片后二十分钟演成了一出喜剧。

如果说扇巴掌这场戏还不够滑稽,那么当乔琪乔撒着娇乞求葛薇龙不要陪金主去上海未果,一个猛子从床上弹起,指着葛薇龙大喊"我是你男人"的时候,这种精神错乱的荒唐感就达到了顶峰。

因为你很难理解一个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男人,是怎么在婚后突然对自己被逼着娶的妻子迸发了这种诡异的占有欲,难道包办婚姻也能产生爱情吗?

这种情绪断裂的精神错乱感不仅发生在这一处,还有葛薇龙逃离回上海的下等舱后,回来打算请姑妈上乔家的门提亲,明明是有求于人,偏偏求着求着突然指着姑妈鼻子骂起来,不仅骂人,还句句戳着姑妈的肺管子骂。

姑妈,梁太太,咱也不是只有这一个人能用,何必受这场气,受完了又依着这个不争气的侄女的意愿上门提亲?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说说原著了,造成电影改编如此分裂的原因,正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非但不是爱情小说,甚至根本连一点爱情的成分也没有。

乔琪乔对葛薇龙根本全无心肝,电影偏偏非要接着梁洛施演的妹妹之口,对葛薇龙说什么"我想他也是爱你的",葛薇龙对乔琪乔的"爱"也根本不是爱,反而是一种糅合了虚荣、报复与征服欲的自恋——一切年轻男人都难逃姑妈的魔掌,唯独乔琪乔不上她的当,既然姑妈抢了自己看中的男人,那么只要征服乔琪乔这个浪子,不就等于站在这个社交场上所有女人的顶端吗?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描摹的,是一群自私凉薄到极点的男女,以爱情的名目交易欲望,各怀鬼胎地暗度陈仓。年轻女人踏入这个脂粉冢,还以为自己能功成身退,其实是所有人张开了一张网,把她牢牢缚在里面动弹不得,终于沦为伥鬼的无边恐怖之中。

这种红粉骷髅镜花水月的故事是怎么被拍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选角不当肯定是其中一个问题,但对原著的充分不理解才是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另一个致命硬伤在于许鞍华导演实在是很不会拍爱情戏,她对爱情的想象和男欢女爱的修罗场上展现出来的复杂人性,似乎依然停留在一种中学生恋爱的阶段。

这已经是许导拍的第三部张爱玲电影了,部部都有选角问题。

第一部《倾城之恋》里,演白流苏的是缪骞人,最适合长卷发,不知道为什么偏偏给她安排了一个短发油头,弄得白流苏看上去过分硬朗,一点没有男主角称赞她的中国古典女人味儿。更糟的还在后面,白流苏明明是已经嫁过一回的离婚女人,却还总是扭捏作态,见到男人手脚乱摆不知所措,毫无魅力,很难想象男主角作为一个风月老手竟然会看上她。

第二部《半生缘》稍微好一点,虽然吴倩莲的长相也不贴合原著,但她演出了那种凄苦的身不由己,又因为故事更长细节更多,显得更烟火气更写实一些,于是这就发挥出了许导的长处:真实又细腻地呈现底层女性的生活状态。

比起马思纯演技的毫无进步,显然许导的问题更大一点,她分明这么擅长目前市场上非常稀缺的底层女性视角,却总是自愿选择在同一个地方摔跤。王安忆就不说了,她跟张爱玲完全是南辕北辙,水土不服。

演员没有自知之明可以换掉,但导演对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儿失去判断,最终结果就是这样多年的群众信用毁于一旦。

人真的很难承认自己的不足,有的时候一再挑战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次都失败,这并不励志,反而会让人陷入不必要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