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讽刺的喜剧才有意思。
这部片子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国产电影里久违了批判现实的喜剧片。
如果高调地夸赞一下,这部片子做到了贴近群众的生活,紧扣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层面的丑恶,追求了真善美,弘扬了主旋律,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主要还是好笑。遇到这种国产片不贡献票房更待何时?
我连刷两遍,第二遍还是跟老婆孩子一起刷,看到她们笑得前仰后合,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好笑在哪?好笑在贴近群众的生活,紧扣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层面的丑恶,体现讽刺和批判;至于追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就不能也不太可能好笑,感动为主。
如是我们可以把电影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批判,提出并揭露问题,设定反差,突出矛盾,制造笑果;后半部分解决问题,合拍主旋律,负责圆满和感动。
前半部分相信大家都会有共鸣,出奇的好,笑料百出;后半部分则存在一些争议,没有前面好也几乎是共识。
所谓批判现实,影片批判的是当下职场的现实,职场里有什么?有层级管理,有业绩压力,有理念分歧,有利益诱惑,有权力斗争,有趋炎附势,有拉帮结派,有勾心斗角,有尸位素餐,有明哲保身,有溜须拍马,有唯命是从,有隔岸观火,有虚与委蛇,有兔死狐悲;
所谓揭露问题,揭露的是当代打工人的心酸,打工人都有哪些心酸?拿钱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拿钱,掌权的干坏事,听话的背黑锅,钻营者得利,老实人吃亏。
一个叫胡建林的搅局者的出现,将一家大企业存在的以上种种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打工人感同身受,会心不已。
差错是喜剧的命门,异常是让我们笑的灵药。胡建林阴差阳错地出现在了本不该出现的地方,以异常的行事方式和言行举止将集团总部这艘大船搅得左右摇晃上下颠簸,又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令一池春水沉渣泛起混浊不堪,主要的笑点和笑料皆来源于此。差错不是主观故意,出现的合情合理;异常在于人与环境的对立,一个高级钳工被调进集团总部干HR的工作不异常才怪。可异常的事情,发生在了特定职场环境与文化之中,却被视作了正常,集团公司从上到下几乎所有人被蒙蔽被愚弄却都要自圆其说,胡建林自己更是蒙在鼓里稀里糊涂地如鱼得水并且连升三级—反差具备了,荒诞产生了,讽刺出现了,笑果连环炮似的一个接一个,再加上剧情推进有条不紊,细节处理得当,故事和人物真实而不突兀,经过了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剧本值得点赞。
美誉主要属于前半部分,如果说前半部分影片做到了难得的喜剧式的批判和讽刺,那么后半部分则有些纠结,有些沉重,就要接受观众的一些批判。
一是在情节推进、故事结局和升华主主题上面落了俗套,前半部分对体制、文化甚至人性等的深度挖掘和探讨在后半程被硬生生地拉回到了简单的集体主义情怀大家庭温暖以及惩恶扬善和因果报应上面;
二是革命得不彻底,前期批判所指向的根深蒂固的体制弊端和职场顽疾被轻描淡写地以集团内部的路线斗争和少数害群之马的违法乱纪归因,最终靠的是大领导出马解决问题伸张正义。
对于第一个,我能给出的解释是:差错要弥补,异常要纠正,喜剧总要安排一个相对圆满皆大欢喜的结局,留有遗憾和唏嘘不是喜剧的目标,否则喜剧变悲剧;同样地,不解决问题,不处理前面制造的矛盾,喜剧的任务就没有完成,观众同样会遗憾。后半部分创作者的才思显然囿于影片类型的限制,囿于故事完整性的限制,发挥的余地本就不多,既要追求相对完美的结局又要再度深入和升华,不容易做到。
对于第二个,我能想到并说出来的是:聪明如你,让你来为本片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结局你会怎样做?恐怕一样不容易做到,我们目前公认的合理多半要符合现实的逻辑,而现实的逻辑是制度层面的事情往往只能修修补补,文化与人性的弊病没有祛根的药,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靠处身其中的利益相关者亲自推动和解决,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无法解决,比如大企业大单位的通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山头主义,人浮于事,阳奉阴违,浑水摸鱼,甚至公地悲剧,破窗效应或者说是集体性的失语和丧失反抗的意识,身处其中的人们即使偶尔痛心疾首憎恶厌烦却也只能随波逐流,无可奈何。影片中的Magic就是一个诠释这一切的近乎完美的角色,他是我们混迹于职场的大多数的代言人。
至于有人说影片烂尾是考虑到过审的需要,只能被迫选择一种迎合的处理,我也只能有保留地赞同。
当我们失掉了或暂时拿不出批判的武器,或许也不急于操起武器批判。
能看到已是进步。
进一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这辆老爷车
哈哈,又是一部不错的公路片。就冲这辆德国大众的黄色卡通面包老爷车。带点灰暗的幽默,有些心酸的搞笑,笑中带泪哭笑不得是喜剧的高级境界,苦难的生活历程用轻松写实来表现,本片值得一观一品一评。以公路片的方式塑造群像谱有些鲜见,我能想起来的 ...
先写作业
有些人把这部电影称作“青春公路片”,好像公认的影片分类中固有这个标签似的,说不上不对,但想要概括整个影片显然不够,它是公路片,也是青春片,更是一部现实片和成长片,是多种题材的并集,而“青春公路片”变成了交集,定义得窄了。两个14岁的 ...
共鸣与致敬
这部电影上映于1979年,快有我岁数大了,现在看却正合适,特别贴近目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思想性也没有超越我能理解的程度,不像有些电影,我能感觉到很牛逼很有深度,但就是离我的认知和生活太远,能够拓宽我的视野,却难以产生更多共鸣,观影 ...
视者足戒
这个电影也是在讲演艺圈的事,与那部《日落大道》都在1950年上映,二者都成为经典被载入了影史,看似巧合,如果愿意仔细研究一下,一定能够找出一些逻辑和联系,为什么在那个时点,好莱坞格外关注起自身所处行业的普遍生态和个体的命运起伏?只管 ...
唉!
恐怕没人敢说地雷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猜想原因有二:首先,这玩意儿创新性不足,技术含量也不高,凡是意识了“兵者诡道也”之后,早晚会有人把它发明出来,就像猎人捕捉动物的陷阱,你永远也考证不出第一个望向里面得意洋洋的那个人是谁;第二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