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之所以耐心地铺陈一个非典型妓女的非典型夜晚,还是因为他要依仗一个马戏团的夜晚,这个夜晚才是卡比利亚最致命的一个夜晚。一九五七年费里尼的电影还很“新现实”,马戏团的出现,不仅是表达他的马戏团情结,更多的是服务于刻意严密的情节之用,在《卡比利亚之夜》里出现的是一个催眠师的舞台。卡比利亚在催眠师的召唤下走上舞台,抵抗不成,终被催眠,当着众人吐露了她十六岁时花季少女的爱情和梦想。催眠师虚拟了一个名叫奥斯卡的男子的声音,卡比利亚和这个声音在舞台上上演了一幕非常美好纯洁的爱情剧。冥冥之中,卡比利亚的生活也被催眠了。也许这是命运,一个祈求改变生活的妓女,她的生活只有在催眠中才能被改变。
那个自称奥斯卡的骗子来得非常及时,他对卡比利亚说,“是命运指引我走进剧场,遇见了你。”骗子的表白其实很多时候是受骗者的写照,只是话要倒过来说,是命运指引卡比利亚走进剧场,遇见了“奥斯卡”,因为命运要更残酷地毁坏卡比利亚的生活,带她走进不幸的泥沼。
被催眠者往往有忘记现实的需要。卡比利亚有这个需要,因此她在受骗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奥斯卡对卡比利亚说,我们是两个孤独的生灵,彼此需要。这不是花言巧语,而是两个人相遇最简短精要的说明,一个需要行骗,一个必将被骗。卡比利亚对奥斯卡的轻信,一半是由于奥斯卡的骗术高明,而卡比利亚单纯善良,另一半是由于她内心的罪恶感。这罪恶感使她低贱,使她盼望得救,圣母不显灵,她要一个人来改变生活,只不过这个“改变生活”的人,恰好是个骗子。
他们确实是彼此需要的。只是他们互相的需要之急迫,看得令人揪心,善良的观众一定曾经在电影院里祈求过,让卡比利亚遇见一个好人奥斯卡吧,这祈求在生活中合情合理,但在这部电影里是不成立的,卡比利亚在餐厅里向奥斯卡展示她卖房子得到的一叠钱时,所有善良观众的善良愿望都破灭了,纯洁必将为邪恶买单,卡比利亚必将受到最大的一次劫掠。
七条命的卡比利亚在悬崖上活了下来,奥斯卡带走了她的钱,没要她的命。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一个骗术高明的绅士新郎呼应了另一个粗鲁的强盗男友,四百万里拉呼应了四万里拉,伤害呼应了伤害,败德呼应了败德,只有纯真和善良没有呼应,它们完整地留给了卡比利亚。
卡比利亚的不幸是被劫掠一空的不幸。有人从她身上索取肉欲,有人从她身上劫掠金钱,劫掠过后卡比利亚还留在世上,卡比利亚不想活,但她死不了。她不能逃脱她的不幸。有人早说过了,她像猫,有七条命,但七条命如果是用来承受七十种苦痛,连圣人都不一定能承受,何况卡比利亚?卡比利亚是个妓女,注定找不到她的幸福,众人散去之后,卡比利亚还在深夜的街头徘徊,这样一个女人有很多夜晚值得书写,最值得书写的是黑夜中的明月,但卡比利亚连一扇窥视光明的窗子都没有,便只好去写她的黑暗了。
妓女与圣女的悖论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分割欲望的乐章
“电影创造了一个与我们的欲望相符合的世界,本片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界。”戈达尔在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他想要在电影的不可靠叙事中发掘出属于电影最原始的功能,同时在原型与典型的互文中摧毁并重构出一种崇高的电影,一种能够蔑视其他所有电影的 ...
善恶的横截面
《历劫佳人》是奥逊威尔斯在好莱坞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黑色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他为了获得拍摄自由费尽了心思,甚至不惜放低姿态去跟制片人搞好关系,可却在最终剪辑的阶段前功尽弃,制片方完全剥夺了威尔斯的剪辑权,根据商业目的自行修改出了一 ...
莎士比亚的影史首秀
奥逊威尔斯以《麦克白》开始了他的莎士比亚三部曲。《麦克白》使威尔斯重新发现他仍充分享有自由和他自己的天才。正如让·科克多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奥逊·威尔斯的《麦克白》有一种原始的、桀骜不驯的力量。他的那些演员在某个梦幻般的地铁通道里 ...
奥逊威尔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纪录片作为一种区别于电影和文学的全新形式,具有高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所记录的事实应该是唯一需要关注的,而制作者的主观介入和剪辑的引导要求被尽可能地克制。但是,作为一直致力于探索影像可能性的电影诗人,奥逊威尔斯从不会被类型定义所束缚, ...
审判背后的意识形态主体揭示
秉着对戏剧与文学的强烈热衷,奥逊威尔斯不断致力于思考盘踞在文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意识形态本质,并以独到的眼界去拓展文本纬度所固有的感官壁垒,通过惊人的绝对视听语言将文学媒介转换为影像媒介。两种内在独立的语言之间互相转换必然会带来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