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文的契机是之前(ep16的时候)与一位外国友人的交流,我和他推荐了《窥探》后他表示对题材非常感兴趣,连夜看了6集并和我分享了他关于导演剪辑的一些看法。昨晚本作终于完结,我也打算综合他的一些观点,简单从3个角度谈谈我对于剧集的评价。

剧情

其实本身的故事线并不复杂,实际体量是没有必要拍摄20集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剪辑的部分多分析一下。《窥探》的剧本构思还是比较精巧的,开篇的连环杀人很吸引人,变态基因的设定又多了几分科幻与社会寓言的意味,让人期待后续的发展。当时外国友人问我这部剧的twist是什么,因为他认为韩剧是以反转而著称的。对于这部剧,大概有3个层次的递进:

1. 医生与80的杀手之谜。关于这一点其实豆瓣组内不少人都猜到了,所以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反转。我个人认为这个伏笔处理的比较好,因为并没有花很多篇幅就给出了较为明显的铺垫,并且在剧集中期便给出了准确答复,并不冗长。

2. 换脑疑云。换脑我认为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算是一个架空的科幻概念,会让逐步分析剧情的观众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但说回这个设定,也算是与片名的《mouse》以及猎头的杀人目的有一定关联性(也回应了给年轻博士寄送老鼠那一幕)。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剧情的深度会提高一层,剧集后段80的深深忏悔更加耐人寻味。我认为这个设定是本作亮点,如果能在前面给出更加细节的暗示,会让读者在伏笔收回时更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3.OZ。其实我个人认为OZ组织并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将这个设定剥离开来也可以通过修改一些支线剧情让主线剧情合理化。可以理解编剧是想给引入《楚门的世界》类似的概念,当真相抽丝剥茧时观众可能会倍感震惊。但是因为oz组织更像是观测者的身份,所以存在感并不会很强。再者,不论是《楚门的世界》的摄影棚,还是缸中之脑或者《黑客帝国》的科幻构想,都是具有设想层面的可行性的。但是对于OZ,能够24小时监视并且可以肆意杀人,到这个层面我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从根本上来说,为了世界和平而屠戮个体,也就是“大爱”、“小爱”之辩,对于以连环杀人案受害者家属为核心群体的组织来说是有些矛盾的。像剧中奉依那种以为过去心理阴影而保护小女孩免受毒手的行为,我认为才是符合正常人思维的。

然后谈论下人物设定,我认为剧中存在人物冗余的情况,有点不太符合“契诃夫之枪”的叙事风格。比如律师,虽然说是前文铺垫的伏笔“第三个基因携带者”,但是他的出现对于剧情有什么推动作用吗?我认为内容是可以压缩的。

再比如po之死,可以认为他的死亡会推进议员对于堕胎法案的通过,但是为什么在他刺杀之前还要整一大段“女儿出生购买礼物”的史诗级flag呢?对我而言除了刀读者,对于剧情推动实在是没有一点帮助。

对于主要人物的设定,我在剧集中期的时候就发过一个贴,认为崔pd是个关键人物,从结果来看她也确实算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三方人物,几乎串起了所有角色,并且雇人育儿的篇章确实是令人心酸,可以感受到编剧想要传达的“有色眼镜”观点。

奉依与5z算是两个直来直往的角色,行为比较情绪化,因此也没什么过多分析的点。医生描写的也相对较少,剧情推动的两大利器:医生的家(人人都能进)、5z的顿悟(比如为什么能突然开上帝视角听到一些本来听不到的话233)。

80的演绎无疑是非常出色的,演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眼神切换、情绪传达都非常到位。最后一集标题“神听到了祈祷”,佐以在教堂相拥而亡的构图,回顾开局时的祈祷,剧情编排是相当出色的。这也是我认为换脑可取的地方,这部剧展示了什么是对无情杀人犯最大的惩罚。让我们为最后的80动容的同时,也很好的输出了一些观点,难能可贵。

剪辑

这也是我朋友对我吐槽最多的地方,因为我看的时候太侧重于剧情了,导致选择性忽略的剪辑的问题,所以特意在写本文的时候冷静回顾了一下。

最明显的一点,大量重复性镜头。如果能删去太多重复的镜头,说不定剧集可以压缩到15集233。对于一部偏悬疑的剧集,我认为镜头的处理应该力求干净利落,让观众的思考时间停留于剧情的精妙设计上,而不是镜头的重复堆叠上,比如《记忆碎片》或者《控方证人》。

此外,剧集中误导性镜头也有些太多了。我认为误导性镜头的艺术性是在于无声胜有声,比如一句话存在两种解释含义,双向都解释地通(比如医生的那局“你早就知道吧,你儿子是凶手”)。但是剧集的片尾,不少都是完完全全的烟雾弹,比如5g和80的各种对视,尤其是80猛砸5z那一幕。诚然可以理解,毕竟为了吸引观众看下去。但是对于一部高质量的剧集来说的话,本身的剧情就足以吸引观众了,增加这些误导性内容颇有些刻意制造噱头的意味,我认为并非上策。

以这部剧剧本以及演员演绎的配置,如果能伴以简洁明快的剪辑节奏,我认为会增分不少。为什么偏偏要拍个20集呢,做个精巧的迷你剧,把OZ和律师剧情删一删,岂不美哉233。

主旨

其实我认为主旨可以再上升一个高度的,因为我相信不少人都是被开头的基因设定吸引过来的。但比较遗憾的是,剧中基因的设定就是“基因=99%变态”的设定,有些先天决定论的意味,并没有对此过多展开,对于环境因素没有太多的笔墨。虽说最后一集聚焦了80小时候的心理,甚至有“我没想杀死弟弟”这种关键话语,但不论如何也不能改变携带基因者没有感情这个事实,并且这个事实就已经足够残酷了——因为没有共情能力,那么人类社会的诸多准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去遵守,而是即便有可以避免的想法但实际行为也未必符合人类伦理,祈祷不成为怪物也是这个道理。更为讽刺的是,最后不再是怪物的内核原因也仅仅是换脑,并非个人的努力,先天论的残酷一览无余。

既然编剧完全认可基因论的话,那么我认为更为讨巧的方式应该是避之不谈,更多地注重与80的心理变化,因为基因理论对于剧情也并没有关键的推动作用。比如就算没这个设定,难道医生从小就会受人亲近了吗?更重要的是,难道通过了法案,就是一个太平的乌托邦吗?

此外,剧情中段就引入了博士与猎头观念之争,一位立足与基因,一位立足与脑科学,有点爱迪生vs特斯拉的感觉,但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剧情的出发点是基因,中期转变为了脑科学,并且直到结局一直是脑科学占上风,80转变的根本原因也是换脑。基因仅仅沦为了一个引子,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的结尾有一点奇怪的原因:法案通过了,一切都如同OZ设想的那样,让这一切仿佛是一场闹剧,只是多了一大群受伤的人(还有死去的人)。

因此我认为既然主旨的核心是犯罪者的内心挣扎,那么舍弃基因这个概念(或者降低权重)是可行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聚焦于脑科学,这样后续的换脑水到渠成,唯心论也可以大行其道,最后几集关于80的镜头更贴近主题,作品的哲学性可以达到更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