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5
滨口毕业作品,也是我的第一部滨口。受到一碗大力推荐,果然佳作超出预期,即便是吝于褒奖的我也不得不佩服,而且是硕士毕业作品!
发现他是个伟大的时刻,在今天我们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没想到本片也过去十几年了,不知道现在的滨口修炼到什么程度了,应该有望超越李沧东吧。
人物刻画细腻真实,当然大部分要归功于台本。
视听方面,前期节奏拉满,冲突伴随于高频的正反打剪辑和高密度的视听信息量,逐渐迎来戏剧时刻。后期则分散于单独两人之间,几个长镜头对话和空镜缓和,节奏也相对平缓许多。
本片不仅视听一绝,思想探索也深入情爱的本质。成年人的伦理激情,题材看似俗套,实则切合现代生活又能深入骨髓,和法国/侯麦式的大不一样。从餐桌上众人暗流涌动的复杂纠葛和情感张力,到真心话游戏中权力角斗场三角关系的冲突博弈,如同伯格曼对人际的抽丝剥茧。
印象最深的段落就是两男一女三人共室游戏的时候,这情节似曾相识,去年暑假为何我们没有在宾馆做这个游戏呢?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迎来戏剧性的爆发点。有些话说出来扎心,不说则窝心。
片中人物都处在将要结婚却心在他处的境地。主题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核心的抉择问题:选择自己爱的/还没有的or爱自己的/现成有的?人生难得两全,要么妥协、要么勉强。然而只有到离别时刻、只有在激情退却时才想回归重聚,今天我和学校的关系亦是如此。
我还尚未踏入情网,自以为对这方面题材也兴趣不大,但人际关系和情感纽带是多么核心和关键的问题啊,别被泡沫剧骗了,情感世界大有可为。反倒是近期看的安哲作品中的历史和政治的确距离我的生活较远,可以欣赏却难以模仿。室内剧对揭露人物和情感关系的确是好的路线,应该积极尝试。看完我也难得有创作剧本的激情。
此外。中间教室的段落眯过去了(30-50min)补上了。虽然背景更像《告白》,但对暴力和恶的思考更贴近于《安德烈卢布廖夫》。有些惊艳但还欠点自然。
女主像朱丽叶·比诺什。
虽然不喜欢男主,但又怎能保证不成为那样的人呢?
ps.周围人大笑共鸣,豆瓣评价两极分化。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3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6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6
选角/表演 8.4
25.6.24小西天
观感和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