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
开篇惊人的一句:所有故事都是同一个主题- intolerance,太阳之下无新事。
瞩目的是开创性地对情节和剪辑的运用。借由缀连的摇篮,四个故事横跨时空平行交织。超越其间的亘古寓言,悲剧的神力。
在技法上已然十分成熟,大场面实景拍摄,固然有历史意义和大制作的加成,但在今天看来也足够震撼,甚至比今天的虚拟特效更过瘾。
由于默片早期,尚有舞台剧痕迹。一方面是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夸张性,这和默片的局限有关,另外如死亡时刻的定格、慢镜头有舞蹈和戏剧的印记。
实际上仍延续上一部作品的核心建构,矛盾自上而下贯穿,平行蒙太奇的叙事结构没变,但更高明。剥皮去骨来看,还是美国大片的逻辑。特写作为心理的展示运用更多。剪辑也提升至新维度和高度,多线叙事和平行剪辑真正成熟。节奏也类似,从开篇的多线铺垫到矛盾激化,结尾加速,危机时刻的抉择和救赎。最终通过决斗收束,
关于“运动-影像”的话题暂且搁置,关于格里菲斯还要更进一步探索。
2025.4.9
观感-党同伐异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