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片段变足够惊艳。在拍摄与剪辑技术尚未成熟之时,“电影”的整体形式却已经存在,尤其是片尾多次“跳切”技术的使用,灵动而意外切合,给人以别样的视觉冲击。
整体看下来,可以说是早期具有时代性的商业电影典范。以书写民国时期底层小人物为本,将戏剧化的爱情喜剧融入其中,将观众拉入其中,沉浸式观赏。“报纸”作为底层人民了解社会事件为数不多的媒介,也成为了影片中主角一行人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唯一途径。可惜,当他们尝试以此像社会求助时,才发现穷人的生死本就无人在意,底层人民只能如高楼大厦下的蝼蚁一般苟且偷生,影片也就以小云的死亡戛然而止。
话说回来,不受意识形态驱使的早期左翼电影是真的纯粹,也是真的感人。开篇《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吟咏着小红小云因战离开北方被迫卖艺买身的悲惨遭遇,深切地呼吁着抗日之紧迫;《天涯歌女》“患难之交恩爱深”的歌唱也将底层人民苦难中的情谊描摹得令人动容;而为了与国民党政府审查系统的斗智斗勇增添的“报纸”镜头,更赋予了《马路天使》鲜明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