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的拍攝手法就足夠驚豔人。在拍攝與剪輯技術尚未成熟之時,“電影”的整體形式卻已經存在,尤其是片尾多次“跳切”技術的使用,靈動而意外切合,給人以别樣的視覺沖擊。

整體看下來,可以說是早期具有時代性的商業電影典範。以書寫民國時期底層小人物為本,将戲劇化的愛情喜劇融入其中,将觀衆拉入其中,沉浸式觀賞。“報紙”作為底層人民了解社會事件為數不多的媒介,也成為了影片中主角一行人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唯一途徑。可惜,當他們嘗試以此像社會求助時,才發現窮人的生死本就無人在意,底層人民隻能如高樓大廈下的蝼蟻一般苟且偷生,影片也就以小雲的死亡戛然而止。

話說回來,不受ysxt驅使的早期左翼電影是真的純粹,也是真的感人。開篇《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吟詠着小紅小雲因戰離開北方被迫賣藝買身的悲慘遭遇,深切地呼籲着抗日之緊迫;《天涯歌女》“患難之交恩愛深”的歌唱也将底層人民苦難中的情誼描摹得令人動容;而為了與gmd政府sc系統的鬥智鬥勇增添的“報紙”鏡頭,更賦予了《馬路天使》鮮明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