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恺说:“很多电影其实需要你记住的,就是一两个镜头,《如父如子》就是这样,整个电影几乎都是为最后十分钟服务的。”

...

01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当良多发现儿子给他拍的照片时,他才察觉孩子对他有如此深切的爱意。

此时的他,经历了与继母的和解,

看见偷换孩子的护士与继子感情尤胜亲母子,

发现一只蝉只有15年的长大时间,

看见琉晴思念父母而离家出走……

一切正如他在决定交换孩子时说的那样:

“琉晴会和他越来越像,庆多会和斋木一家越来越像。”

可是像并不代表就是家人,庆多的固执强势和父亲一模一样,但对庆多说体己话的却是继母。

从某种意义上,他和继母更像家人。

...

而庆多,那个不善言辞的孩子,面对父亲要把他换走的抉择,只是问了一句

“新爸爸比你还爱我吗?”“比我还爱。”

庆多没再说一句话,试着去接受新爸爸新妈妈,骗自己这是个任务,骗自己还有重新见面的时候。

当琉晴离家出走,良多来斋藤家接琉晴时,小小的庆多听到声音就主动跑到门缝里张望。

得知并不是来接他时,心酸地把自己藏在柜子里。

是失望,是落寞,也是无可奈何地接受被爸爸抛弃的命运。

...

庆多当晚和新爸爸在浴缸里泡澡,脸上藏不住的愁绪。

虽然新爸爸会在浴缸里和他玩喷水游戏,

虽然新妈妈会在庆多看向门前的马路时,

静静地把他抱在怀里,但还是会难过。

门前的大路是父亲来接他的必经之路,

等父亲真的来时,却是来接琉晴的。

他日日的期盼,等来的是别人的爸爸。

当原来的爸爸终于醒悟,庆多却要逃跑。不是不爱,是心被伤过一次,好难假装没有心痛。

他已经默默接受自己的爸爸没那么爱自己,接受自己是别人的孩子。

奈何见到父亲时还是会爱,所以想逃避,逃避自己对父亲的爱,也是怨怪父亲当初的离开。

...

02

亲历者

《如父如子》看似是个罕见的故事,但在中国其实很常见。

中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留守儿童。

很多留守儿童在学龄前都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因为上学、户籍以及父母工作时间等,都在上小学前回到了父母的老家,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庆多和琉晴在屋前的张望,面对父母归来的无所适从,甚至逃跑、躲在床下,留守儿童都经历过。

电影结尾,庆多等来了父亲接他回家,

现实中,很多留守儿童没有等来父母的回来……

...

他们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爷爷奶奶,把父母当做前往远方的理由,却又在见到父母时感到疏离。

如果庆多一直长大,他会立志在东京上大学,找到很体面的工作,像他曾经的爸爸;

如果琉晴一直长大,他会不断回望儿时的乡下,最终在乡下当个闲散的乡野村夫。

他们都有名义上的双亲,但只有心里认同的才是真的双亲,只有心里真的在意的才是真的儿女。

还好,是枝裕和导演没那么残忍,孩子们都找到了真正的父母,父母找到了真正的孩子,

...

最后进入沉沉的黑夜,四季变换,而后哥德堡变奏曲响起,生命复归平静。

我希望很多留守儿童,也能等来自己的哥德堡变奏曲。关注我@朵莲,每天更新影视剧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