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少年时》差不多同期开播的是《白莲花度假村》

第三季,没想到不仅是声量还是口碑,竟然是播出前毫不起眼的《混沌少年时》赢了。

我一向爱看逆风翻盘的戏码,看完《混沌少年时》后,觉得它确实值得。

...

01

有毒的社会氛围

《混沌少年时》是关于一个十三岁男孩被同校女孩污名为incel(非自愿单身者),最后男孩愤尔杀死女孩,并连捅七刀的恶性事件。

这样的事件,华语剧集也拍过,这便是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与恶》中最为遗憾的一点是,王赦律师拼命想保住犯罪人的性命,试图探究恶性事件背后的家庭成因与社会因素,但未能成功。

如果一个家里出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那整个家庭的人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当一个恶性事件发生时,最该警惕的是社会因素。

是什么样的家庭与社会因素,让一个健康天真的孩子犯下如此罪行,这便是《混沌少年时》的主题。

电视剧一开场不是拍摄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是用沉稳的镜头拍摄警长与儿子的电话聊天。

才6点多钟,儿子就给父亲发消息说他不想上学,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

这当然是借口,孩子给父亲发消息是因为觉得父亲耳朵软,好说话。

导演这出闲笔的用意何在?明明直接拍抓捕镜头更直接,电视剧的节奏也更快。而且在如此重要的电视剧开场安排这出闲笔?

因为导演并不认为这样的恶性事件是一件偶发事件,男警官的儿子Adam和犯罪嫌疑人Jamie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对照组,Adam是还未犯罪的Jamie,Jamie是未来的Adam。

女警官在学校调查时抱怨:“是不是所有的初中都是这样的腐烂、混乱还混合着精液气味?”

导演关注的其实是整个社会的阴郁气氛,这样一个有毒的社会氛围。

...

导演分三个视角来展现这样的有毒氛围。

其一:学校的腐烂与精液气味。

学校的泥土气味腐烂,但学生们的精液又象征着新生,矛盾与混乱的气味同学生们一样野蛮生长。

校园内,因为一场杀人事件,整个校园都显现出一种蛮荒气质。

你以为出现了这样的恶性事件后,校园里的霸凌事件至少会消停一阵。但没有,校园内,男警官的儿子Adam正在遭受一场霸凌。

而霸凌的原因并非是Adam有多弱多坏,仅仅因为他的牙齿太突出,被人嘲笑为猪头。

...

男警官和女搭档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各个教室寻找线索。无头苍蝇一般乱飞,但依旧毫无头绪。

直到Adam向他报告,Jamie的Instagram账户上,被受害人曾经留言过各种颜色的豌豆符号。

红色代表真理,黑色代表威胁,最终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认为Jamie是非自愿单身者,并发动同伴对他进行霸凌。

导演做了个很巧妙的处理,男警官来校园的目的是要来寻找匕首的。

最终在勘破社交媒体的玄机之后,男警官真的找到了匕首,找到了杀害受害人的那把刀。

但这匕首不仅是指物质上的匕首,也是指概念上的匕首。

正是学校的混乱,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迟到早退,手机在学校中的无孔不入,以及潜在的霸凌风气,最终铸成了那把刺向受害人的匕首。

这并非偶然,而是整个学校风气的恶性共谋。

...

其二:有毒的男子气概。

七个月后,女心理分析师来Jamie的羁押地,试图分析Jamie的心理。

Jamie关押所在地是个问题少年治疗所,整件房子到处是惨叫与呐喊。这样的氛围何尝不是另一个腐烂的学校呢?

作为一个长相天真,成绩优良的十三岁少年,Jamie做出如此恶行,当然有他的个人因素。

充满巧思的导演,通过一杯加了棉花糖的热巧克力和一个夹了酸黄瓜的三明治来表现其恶魔气质。

...

女心理师记得男主的喜好,在谈话前给Jamie代理一个热巧克力和酸黄瓜三明治,来开启这次谈话。

举动善意,交谈风趣,但男主就是认为女心理师在设置陷阱,不愿对女心理师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

最后竟然将热巧克力打翻,站起身大肆羞辱女心理师。

而当第二次谈话时,女心理师忘记了给Jamie带热巧,Jamie反而能信任地说出心中所想。

这是一个习惯了忽视与冷待,常常怀疑好意,逼迫他人伤害自己的孩子。

而当谈话结束后,女心理师说自己不会再来,并且给Jamie一些建议时,Jamie忽然暴怒,并在结束时苦苦哀求女心理师,询问她喜不喜欢自己。

女受害者的死亡与女心理师的遭遇是如此一致,都是被Jamie用伤害当做爱,拒绝爱后被恶意对待的女性。

...

其三:家庭的兴趣扭转。

Jamie的家庭是个相当幸福的家庭,父母恩爱,姐姐友爱。

但就是这样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养出了残害他人的恶魔。

想起《与恶》里的一句话“没有一个家庭,养大一个孩子是为了他当恶魔”,可Jamie的家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出现在Jamie的兴趣上,Jamie从小运动天赋就不足,只喜欢画画。

...

这天Jamie父亲收到了Jamie从看守所里寄来的生日贺卡,上面是Jamie画的父亲。很可爱,亦很有天赋。

Jamie原本可以好好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长大后以画画谋生。

但Jamie爸爸是个如此强调男子气概的人,为这Jamie爸爸带Jamie去踢球、打拳击,可Jamie从来不是个好运动者,常常漏掉球、踢不进球。

而当Jamie不进球时,Jamie爸爸常常把头扭到一边,不去看Jamie。年少的Jamie一直把父亲当偶像,父亲的忽视越发让Jamie怀疑自己。

而这样的忽视,恰恰就是父亲对Jamie成长的疏漏。只看到Jamie好的一面,让Jamie成为自己心中满意的儿子。

而对Jamie的不好视而不见,甚至故意忽视。

父亲想要自己成为个男子气概浓厚的人,Jamie就愈发讨厌自己身上不那么男子气概的一面。

一开始是放弃画画,后来就是残害同龄少女。

02

不写之写

如果是国内的悬疑剧,可能会将那次谋杀刻画得越奇情血腥越好。

但导演无意于塑造某种奇观的影像,因为这不是某件特例,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再次发生的事。

电视剧里案发现场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监控器里。

在其余三集里,导演用不写之写,来不断重现案发现场。

...

它可能是中学里女同学对男同学的暴力伤害,男同学被伤害后还要被嘲笑,竟然被女人打了;

它可能是封闭空间里,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与恶意。最后在口角之际,男性残害女性;

它亦可能是因为无缘无故的污名,而造成男主父亲的迁怒与伤害……

而且这污名不仅仅是incel,还有许许多多未曾想过的侮辱。

如同第四集男主父亲被无缘无故喷上的Nonse

单词,这在俚语里表示强奸犯或猥亵儿童者。

导演喷漆之举非常巧妙,它一方面代表像incel一样无来由的污名,另一方面也代表Jamie杀人之后,这家人的处境。

...

主角和主角父亲都没有犯这个罪,但你就是不知道有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的污名就会找上你。

然后你再怎么用力清洗、自证都洗刷不了,甚至会愤怒地毁掉现在良好的生活。

一切都好像那个突然印在车上,再也没法洗刷的罪名,会把一面的车门堵死,造成全家人出行的障碍。

邻居、店员甚至丝毫不认识的路人,他们就会向你指手画脚,破坏你的生活。

你的父母姐姐,所有与你有关的人都会因为你被为难,可搬家只会让情况更糟。

污名会一辈子跟着你,你要怎么办?

03

斩断有毒的社会氛围

导演除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外,几乎在每一集里都安排了一个incel。第一集是主角Jamie,第二集是男警官的儿子Adam,第三集是监控室的男员工,第四集是五金店店员。

如果不能及时地消除培养incel仇恨的社会氛围,这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Jamie。

有时受害者还会成为加害者,受害女孩不也是这样吗?

当Jamie父亲因为车被喷漆,在五金店大闹,甚至威胁路边的小孩。

我们依然要警惕不要“弱者抽刀向更弱者”,阻断一种有毒氛围的扩散。

...

第二集最后男警官在找到匕首后,男警官邀请儿子上车,与儿子一起去吃晚餐,对他表达自己的爱。

当有毒的氛围被阻断,Adam才避免成为了下一个Jamie。

故事最后,当Jamie父亲坐在Jamie的床上失声痛哭时,Jamie父亲慎重地把被子掖进Jamie床上的玩偶。

我们相信,如果有下一次Jamie父亲会做得更好。

...

而下一次,就是屏幕前的你我,那些即将为人父母,已经为人父母的人。

我们必须学会斩断有毒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