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是一部很平淡也很动人心弦的现实主义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花哨的技巧,没有矫揉造作的抒情,连配乐都只有重复使用的两段,拍得很朴素、很克制,但也很真、很美。
电影中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是艾哈迈德,而是带路的老爷爷,对比其他人物,他们身上还存在着未在生活中磨灭的“情”。
艾哈迈德拥有的,是属于一个孩子的善良纯洁的爱,这份爱趋使他为了朋友免受责罚可以冒自己被罚的风险长时间地找寻朋友,虽没有成功,仍帮他完成了作业,并在早上去等待朋友,以致自己迟到,他匆忙奔走的身影很能得到观众的共情,我们无不为他感到着急、忧虑,但他最终还是用自己的爱破解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一难题。
老爷爷有着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他的出场和退场都有着神圣的仪式感。老爷爷的出场似乎为这个灰暗的、像铁门般冰冷固执的世界带来了光和色彩,照亮了艾哈迈德的世界,虽然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但是温暖了我们的心,老人与孩子同路的一段也少有剪接,使得这份感情更加圆润饱满。老人送给艾哈迈德的小花可以说是象征着温暖的传递,最后小花在作业本中出现可谓是这部电影的神来之笔,是从老人传递给艾哈迈德,再由艾哈迈德传递给朋友的“情”。
片中其他人物在我们看来几乎不近人情,他们的“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艾哈迈德的父母的“情”分别被生活琐事和工作磨灭;艾哈迈德爷爷的“情”被意识形态限制,卖铁门的人只顾为生计绞尽脑汁,已忘了“情”为何物......他们就像一扇扇的铁门,遮蔽了照向这个世界的光,阿巴斯拍这部电影的动机或许就是唤起藏于我们心底的“情”,打破铁门,让生活充满光亮。
打开那些铁门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只是一点感受
对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我一直倾向于感受而非解读,也不想显得虚伪和冒犯。他的语法是诗性而神秘的,有时给我一种恍在梦中之感,在这种时候,才得以聆听寂静,思索思索本身。也因为他的影片极其惊艳(好俗的词,但恰当)的镜头设计,即使内容晦涩也不 ...
圣血
精神病人如何走出童年的邪典童话。看开头的时候没想到会这么喜欢,朴实无华的镜头设计与调度,我带着看流水线电影的心情往下看,却着实被故事打动了圣血是母亲的信仰;是病象死前呕出的污物——对性的可怖印象;还是刻在胸前的鹰——父权压迫的象征。 ...
grandmother
影片所有角色都涂着白粉,大概是表现疏离。刚开头的场景莫名想到小鳄鱼爱洗澡,模仿性交,祖父母辈生下父母,父母从土里钻出。父母的配音都是狗叫——他们在草丛中像动物一般凭借本能交配,男孩从土里钻出。一次性冲动的产物,叫做孩子,这就是诡异的 ...
lola
《lola》有对于阶级社会的讽刺与批判,大概也有法斯宾德的妓女情结(或是一贯以来对于被压迫群体的同情),讲述主角lola作为被压迫的底层女性如何在与不同男人周旋中生存并做出抉择战后的德国经济膨胀,社会生活腐败、糜烂,没人能够在资本即 ...
我平生从未看懂一部电影,只是去感受它们
《假面》是一部极端形式主义的乃至具有先锋性与实验性的电影,伯格曼在采访中说道《假面》就像音乐,“无关看懂与否,而应感性地体验”。电影开头是一连串割裂的、诡异的意识流剪切片段,你很难具体地去分析这些它们,只能感受其中所传达出的那种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