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去,怎知未来?

周末看看电影,聊聊电影,虽然每次都百感交集的。很随意地聊哈,不求甚解,正儿八经地胡说八道!也没有剧透,想被震撼还是很推荐去电影院看IMAX版本。

历史十有八九是假的,但就那么一点点真相就足够我们预测未来了。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写的历史是真的,有时候我们会不自知地写下“震撼”的句子,以刺激自己记录的优越感。你不上几下那些伟大时刻吗?平常琐事很难进历史。除非是伟人的平常琐事。


...

今天馆长去看了沙丘,先陪孩子看的《功夫熊猫》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很好的商业片啊!稳赚不赔。只是我们可惜的点就是这为什么不是我们做的?作为还算是影视圈的从业者,我们很多时候都在靠“运气”。艺术也是如此。其他的大部分时候也是如此,从小的教育到成年大部分靠运气。甚至活着都要靠运气。也就是作为的“天命”。


...

...

...

...

过去我们的故事主要是:家族,仇恨,爱情,权利,战争。未来我们的故事还是:家族,仇恨,爱情,权利,战争。人的永恒状态。能想到的未来也不过如此。只是有时候是《阿凡达》有时候是《沙丘》。而作为观众我们再一次看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在这么宏大的故事中吸引我们的是“审美”。


...

...

...

作为商业大制作,卖的也是审美。我们长时间接受这样的审美。死整个世界在接受欧美的审美,让人本能地感到震撼,感到宗教感,感到神奇。这是文化最基础的部分——让人相信,电影本身百年来已经具备了应该有的所有语言。政治,社会体制,资源,环境,宗教,文化,科技,过去,未来。

这些似乎都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元素。运用这些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讲一个“神话”故事。战争是必须的,首先是商业片,商业文学,要好看!没有战争就不能提现那些“审美”。要知道战争的终极也是审美。甚至科学,数学,几乎所有的能比的不能比的都要落在审美上。数学公式不但要对,还要有“美感”围棋的棋谱,排线方式,结构,所有的一切,再不讲结构还要看字体吧?都是审美的部分。


...

...

...

...

...

...

...

...

...

...

讲造型,看人脸,看演员,看美术,好看啊!真的好看啊!

而我们输也输在审美上。暂且不能算输吧,也没有输赢。只是现在卖的挺好,未来几十年也差不多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有灵魂的东西太多。我们学西方,很难学到灵魂。而自己的灵魂又总是自虐,璀璨,现在几乎魂飞魄散的。抓也抓不着,喊也喊不回。世界在改变,不是夸张,只是我们看不到,或者不让你看到,什么大部分人也不需要,但却是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记录者的审美也影响文明走向的。


...

AI还是人的审美,它自己也不需要。干活就行了。给电就行了!行尸走肉,和很多人类似。但它足够强大,而且是个“整体”。每次想到这还是要夸一下老祖宗!各种原因吧,都要夸一下。虽然没啥用。

我们的传统文化牛b吗?当然,而且很牛b!只是现在不好卖。世界文化体系对于我们原来是不懂,后来是不削。文化就是这样,也不是馆长想得消极,自卑,如果这个事实看不到,那真没办法,如果这个担忧都没有也没办法。恐惧是有的,时刻都在,的确我们在恐惧里吸收养分。

未来会怎样呢?

堵上耳朵?捂上嘴巴?闭上眼睛?我们只能比颅内审美了!其实更高级!


...

这些审美馆长个人看是赞叹的,又一次赞叹!几十年的学习经历:学画画,学美术,学电影,阅读,思考,都在这样的审美体系里。这是这个体系里的精华制作。怎么能不赞叹?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恢宏场面,震撼情境每个人都不得不仰望。一次次地震撼后,你也不得不信服。就像宗教一样。内心深处我们差的真的很远,而且越来越远。

(文中海报图片均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