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都以为这种极其浅薄的口水片都不需要聊任何性别议题,随便看了一些短评还是忍不住了,我只想问一句,你们怎么会把一个完全disabled的老年男人当成一种父权的符号?how?而且我甚至,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个瘫痪无力的父亲是被做过去性化处理的,珀尔多次在他眼前洗澡,露出隐私部位,而母亲也未加制止;从这种设定便可以看出,他的disable无论是从身份还是性能力上都让他被剥夺了父权意义,所以珀尔被赋予的所谓击碎父权制约也毫无说服力的,因为她家里的所谓困境,更像是一种现实的物质上的无力,和某种代际冲突,因为她母亲实在太正常了,母亲的抑郁、焦躁、杞人忧天,呼应了德国身份以及欧洲战乱时期夹缝生存的矛盾和挣扎,但是真的,逻辑链一旦顺位到珀尔身上便断裂了,所以一开始支撑珀尔的叛逆看似是舞蹈,但是后来就变成了霍华德,一个异国行军的军人,我不能懂,如果珀尔本身自己是异性恋婚姻制度的参与者,而她并未在这段关系中被折磨——她甚至那么深刻地爱着自己的丈夫,顺从于自己的身份(一个女人,而且漂亮,有才华,且独特)那么她到底在无病呻吟什么呢?她到底给观众什么样的理由去相信她身上有所谓的女性主义的觉醒使命而她做的事情只是把她妈烧死把炮友插死把无辜的妯娌给劈死,我想知道这特么到底,跟反父权有什么关系了?!为什么这年头有些人如此自愿被所谓女性议题给欺骗啊,你们是真的不能理解父权的概念,还是觉得自己只要沾染了一些专有名词就看起来没那么惨?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营销逻辑都不妨碍它真的是从头到尾彻彻底底毫无意义的垃圾电影。
纯粹自我感动自我欺骗的反父权命题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爱和理想的生活
我没有感知情感的天赋,我承认这一点,概念为主的故事我毫无隔阂地能够接受,即使它们通常拥有极端的意象表达、怪异的人物行为、亢奋不安的台词、扭曲的情节;但是,我看回归还有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些极好的电影却压根不在乎这些,比起画中人成为具 ...
《犬之力》:顺直女性如何以“进步”之名驯化Queer与自我
诚然,我很好奇一部被称作feminism佳作/queer色彩充盈的电影是什么模样,尤其是,当feminism作品里出现大量的男性角色时,我会更加期望看到脱离于二元性别论的真正的结构性反思。但是非常可惜,犬之力不仅没能做到,甚至还非常 ...
晚安,戴夫
怎么会有如此悲悯的叙事视角呢…虽然故事舞台是现代的美国小镇,但是伊斯特伍德从来不曾离开西部的世界,没有荒漠、骏马和长枪,却有不断流动的、荧蓝色的神秘河,帮派与斗争,谋杀与故友,这部电影有着多么古典的元素勾勒,却在一定程度上嘲讽了它们 ...
一部酷儿童话(以仲夏夜惊魂为比较)
柳条人是一部酷儿必看的童话电影。当主流人群相信自己吃下苹果后会被王子的亲吻拯救,或者在午夜丢失了一只玻璃鞋就能收获真正的爱情时,我相信酷儿们一定能在柳条人中得到最原始的寓言般的启示:那里有偏远的乐园,也有传唱的歌谣,聚集在小酒馆,手 ...
字多了
在以上的反面,阿莫多瓦给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多人之间,可以建立并保持私密的个体的情感。在不良教育的评论区,有人说阿莫多瓦得有多绝望才能拍出这样绝望的故事,其实不然。阿莫多瓦是我见过的保持艺术觉悟的创作者中最亲切和入世的。他不仅相信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