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人是一部酷儿必看的童话电影。当主流人群相信自己吃下苹果后会被王子的亲吻拯救,或者在午夜丢失了一只玻璃鞋就能收获真正的爱情时,我相信酷儿们一定能在柳条人中得到最原始的寓言般的启示:那里有偏远的乐园,也有传唱的歌谣,聚集在小酒馆,手击打桌面作为鼓声,老头们捧着一把破旧的吉他,弹啊唱啊敲打啊,直到你听见隔壁的女孩用赤裸的身体随意地拍击着墙壁;当传统故事给予小孩一个命定终生的结局,一个两情相约、白头偕老的结局,一个王子和公主结婚的结尾,柳条人中的爱情表现却是反专偶制的、鼓励性开放的,你可以看到有忠诚男孩被父亲领来在女孩窗下宣誓,也可以看到隔天女孩就会在床榻上呼唤你,更不用说那些活泼的孩子们,早已在童谣和书本中习得自身和性的关系,不加以虚化,不编织于欲望和谎言,而是公开的、坦诚的、阳光灿烂的;你还可以在柳条人中看见真正的童话成分,巨大的脸谱和奇装异服,六支剑架成花环,切断一只塑料动物头套,然后你们捧着鲜花高声唱歌和跳舞,从山到海,像每一位自然神许愿和祈福,在那支队伍里,这只小岛的男爵士把脸涂白,嘴唇涂红,扮成女人的模样,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形象,而柳条人给出了对应的文化解释,其实什么内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酷儿们获得勇气,那些装扮成与世俗相对的人们,始终会记得,曾经一个小岛上,人们就是这样来庆祝自己的生命和敬谢神灵的。
酷儿的自我探索必将包含对于主流观念的审视和对抗。这样的对抗张力在柳条人里化作为豪伊这一角色的历程和结局。作为police,power的代表,豪伊还拥护着非常传统的天/主/教的religion观念。所以当他看到这里的人不相信God,从不悬挂十字架,甚至让小孩大声歌唱没有任何性抑制的童谣,或者酒馆里发生的性/爱值得所有人的歌唱和享受,他受不了,他怒气冲冲,以自身和外界赋予的权威作为审判的权杖,却发现这里的人根本不惧怕他。当他一定要从这里证明出什么,期望救出的小女孩却把他引领到了刑场。那些人将关押他的柳条人点燃的时候,显得那么幸福、快乐以及充满希望。于是观众明白了,其实没有任何人或者观念欺骗小岛上的居民,祂们只是,像我们酷儿一样,生来如此而已。所以我们不畏惧你的恐吓,我们在你的质问面前统一了口径,因为我们确信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到哪去,我们不需要十字架或者忏悔室,亮闪闪的警/徽也不起作用。最后我们把你这个主流的审判者送进高高燃烧的火焰之中,因为曾经,你们就是这么烧死我们的。
而在2019年的仲夏夜惊魂里,这个拙劣的复制品,忽略了柳条人中夏日岛的内核,从而完全丢失了此作的酷儿精神意义。仲夏夜惊魂将角色构建为族群和外来者两派,而外来者是单纯的游客,不仅不拥有任何的power,还要面对cultural隔阂。当仲夏夜将外来者选择为美国人的时候,文化病完完全全地发作了。因为当游客试图开始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可能时,两位老人就从悬崖上一跳而下了,甚至还嫌死得不够野蛮,拿来大锤把人敲死。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魔鬼化的情景,一个部族的文明,竟然通过这么“反文明”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游客角色思考则立马顺着故事的叙事逻辑滑走了,从文化层面的思考坠落到生存需求层面的思考,这导致这个故事的框架支撑瞬间崩塌。这就不再是柳条人所讲述的主流人漫游酷儿仙境的故事了,而是北欧版隔山有眼,一群误入野蛮畸形人部落的游客被屠杀殆尽的故事。仲夏夜参考了柳条人,所以有了religion和culture的元素,可是却在讲述中完全抛弃了它们,使故事又重新回到cult片老生常淡的主题:文明和野蛮。仲夏夜中的村落是不文明的,因为祂们自认为所有人共为一体,所以个体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很早就被颠覆的communism式构想,甚至在反乌托邦故事中一再被推翻讲述。但是仲夏夜依然选择了这种文化构架,这才使该村落不像家、也不像乐园,因为它无法体现个人的选择,反而是群体的意志。当游客们被住民们在五月节烧死,并不是柳条人中每一个酷儿都把一位主流者烧死,而是一个愚昧的、暴力的、张狂的集体机器所行使的残忍灭绝。
我们必须看到,很可惜,柳条人在1973年所做的探索,在2019年时还未被当下的人领悟。让柳条人能够在恐影史永垂不朽的,并不是它真的在社会民俗学上探索出科学的道理,而是它的内核,所彰显出的精神,是那么的进步、包容、先锋、反主流的。当每一位在身份认同和自我探索中苦苦挣扎的观众,在失落孤单的时刻,绝不会想象自己成为仲夏夜村落中的一员,无意志地成为暴力的施加者,而是一定想象自己生活在夏日岛,那里我们歌唱,享受性/爱,遵守着来自自然的规律,如果有一位承载着主流意志的审判者出现,那么我们就把他送进亲手编织的柳条人里,他带来诅咒和仇恨,可是我们却在他燃烧的火焰里得到来年的希望。
一部酷儿童话(以仲夏夜惊魂为比较)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字多了
在以上的反面,阿莫多瓦给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多人之间,可以建立并保持私密的个体的情感。在不良教育的评论区,有人说阿莫多瓦得有多绝望才能拍出这样绝望的故事,其实不然。阿莫多瓦是我见过的保持艺术觉悟的创作者中最亲切和入世的。他不仅相信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