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敢下笔,84集看罢,半载已过,起初观看时便是集集惊叹不已,时常感慨万分,尽可能地挤时间刷下去,当最后一遍片头曲奏响的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剩下了躯壳,魂魄已随风去了。每当停下手头的事,脑海里总会闪回着三国中的一个个场景,最终下定决心把感想写出来,不求此文多高的浏览量,但求拙作表达自己对全体创作人员的敬畏之心。
作为一个零零后,其实是对新三国也就是高希希版的更加熟悉,新三国和这几年的国内电视剧相比还算是中上层的,毕竟是当时的众多老戏骨还有赵季平等很多精英参与的,依稀记得聂远饰演的帅气的子龙,多了几分雄霸之气的于和伟版刘备,尤其是互动很多的疯疯癫癫的陈建斌版曹操和倪大红所饰的司马懿,人物更加现代化让人们感觉更亲切,但是看完了也仅仅是看完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以前我一直是不看94版老三国的,一方面觉得这作品太‘正经’了,看电视剧像读书似的,另一方面是片头曲一响,我就本能地被滚滚长江的气势震住了,吓得我赶紧换台。不知不觉间我已上了大四,没时间看电影的我打开这部老三国,才正式与它见面,真是相见恨晚。现在回想两版最大的区别,94版比新版多了一股“英雄气”。
英雄气这一词,乍一听也太笼统了,一点也不够专业。别急,听我细细道来。
英雄气三个字,是我在三国片尾曲中的歌词节选的。在那首哀而不伤,大气仍不乏婉转的《历史的天空》中唱到‘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老三国单从音乐创作来讲,就充满了英雄气。谁能想到如此磅礴的历史大剧片头片尾的词曲家竟是二位巾帼?在观看花絮的时候,我了解到当时上面的领导执意要男性作曲家来创作,王建和谷建芬二位大师用才华征服了总导演,征服了众人,让两首流传甚广的歌曲得以展示给众人。《历史的天空》更多是对逝去英雄的缅怀,对历史人物的感伤,可以说,观众的所有感慨都在这首歌里了。片头曲则是借用杨慎的《临江仙》,引用才子的兴衰之叹作歌词,低沉浑厚的音色让人为之一振,一部史诗即将开始。本是囿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没有剪辑一个华丽的片头,只有奔腾的江水和主演的特写镜头,可是恰恰意蕴非常,营造古朴感,历史本来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嘛。这首歌为接下来的剧情的展开做足了铺垫,真是让人百听不厌。角色主题歌也特别经典,卧龙吟道尽了孔明的鞠躬尽瘁,子龙的角色歌唱响了当阳,还有王宪和李一丁在剧中的配乐,突出中国特点又借用西洋乐,战争时的配乐气势恢弘,抒情时的音乐又迂回凄婉。
一提到英雄,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而我则想说一下幕后英雄,该剧的编导们。由王扶林为首的导演组,经过层层选拔的六人编剧组真可谓是精益求精。像三国演义这种家喻户晓的名著拍出来最难的就是尺度的把握。怎样在历史和演义中做取舍?怎样在通俗白话和逼仄古文间编写台词?怎样在洋洋洒洒的情节里思考详略?怎样才能尽可能发挥有限的技术和资金?怎样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发挥?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观看马赛克画质的花絮时,几位导演正在讨论每一集的片名,不超过五个字的短短名字,竟增删数次,还不是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现在的电视剧动辄几十集,可哪有一集是有名字的呢?小小细节,真心可鉴。王导在筹备之前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读书查资料,分集导演均是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博物馆,只有那个时代才能做到。只有第三阶段三足鼎立因为原著本身和资金等原因,略有疲软,其他四部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人也难忘其项背。正是幕后英雄对节奏的把控,才让这剧如此好看。
第一部分群雄逐鹿,牢牢把我拽进了故事中。残阳下的张角歃血为誓,一片火红,开启了乱世的序幕。开头的几集以极高的效率揭示汉氏倾颓,权臣更迭,皇帝蒙难,把庙堂中的明争暗斗展现的淋漓尽致,难怪网友开玩笑说‘这几集就把甄嬛传演完了。董卓王允的互动可谓传神,里坡老师把董卓的荒淫残暴演出来了。吕布和貂蝉的互动也让人动心,尤其是陈红的貂蝉,真可谓是倾国倾城。吕布后期的走头无路让人忘其三姓家奴的无耻,竟不禁怜其白门楼之殇。貂蝉的结局艺术化处理真是宽慰了观众的心。主角刘关张的出场更是经典,桃园结义,虎牢关战吕布,这些场面仿佛近在咫尺。宛城之战借女子命运叹息典韦牺牲的处理很棒,一箭双雕。最爱的就是第一部分的官渡之战,曹操的奸雄气质以少胜多了刚愎自用的袁绍,为再现场景,竟调来3000士兵,众多士兵还被马踩到受伤,荧幕上如此宏大的战争场面实属来之不易。尘埃落定,曹操吊唁袁绍那一场戏艺术感极强。狂风呼啸在墓前,陈琳念着檄文,曹操那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道尽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道尽了群雄逐鹿的残酷无情,道尽了一统天下的责任担当和人格魅力。我们看惯了庙堂之上的尔虞我诈,习惯了为胜利者欢呼喝彩,殊不知所有的这些建立在尸横遍野,断壁残垣之上的,三国演义这部着重描摹政治军事斗争的电视剧能如此关注这些胜利背后的一片狼藉真是让人惊叹。这场戏是我全剧最喜欢的几场戏之一。郭嘉在这里的塑造也和其经典,帅气的外表下有狡黠,有忠心,最后主仆二人的分别也让人落泪,那个策马扬鞭屡建奇功的一代奇才,随着曹操北定中原的目标完成,如流星般划过,静静沉睡在浸满月色的蓝色帷幔中。
第二部分赤壁鏖战直接让剧情走向了新高度。孔明与周瑜的关系处理比原著多了些相惜之情,周瑜也不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更是个壮志难酬的悲剧英雄,鲁肃的处理弱化了些,但也十分可爱。季汉这边刘关张三人就像是从书中走来的模样,刘备的贤德,隐忍,大智若愚,关羽的忠义,傲上不辱下的性格,张飞的率真,鲁莽,正义,各具特色,演员的精彩演绎让所有国人心里有了个统一的形象。特别喜欢赵云的打戏,马戏可谓是很难被超越了,只可惜赵云换了好几个演员。名场面有曹操横槊赋诗,周瑜小乔的卿卿我我,周瑜点将,卧龙的隆中对,舌战群儒,还有吊孝,配合着直升机航拍的涿州三国城的漫天大火,文戏武戏交相辉映,妙哉妙哉!要是细细分析可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还请大家回顾原剧,如品一坛老酒,回味无穷。
第三部分三足鼎立看到了季汉由盛转衰,鼎足之势成矣。庞统之死对白马的处理,张飞的人物成长,寒风飞雪下关羽的慷慨赴义,夷陵之战时的黄忠之死,刘备之死让人嗟叹,其中白帝托孤时诸葛亮衣衫被冷汗浸湿的细节让人感慨剧组的钻研之深。
第四部分南征北战尤其突出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二人角色的一体两面性为最大看点。司马懿其稳重老成,深谙老子的示弱之道,诸葛亮肩负重任,抱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执念,二人交锋,让人不忍看任何一方失败。这里的二位演员的诠释可谓精湛,当时演员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果然在背水一战时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慨叹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里的配角同样精彩,青年姜维的意气风发,老年赵云的老当益壮,马谡的轻浮与忠诚的结合,魏延胸怀大志却不得重用的心态变化过程我是尤其喜爱的,非常自然。
第五部分三分归一并没有因为主要人物的离去而变得乏味,反而愈加有趣。阿斗的昏庸,司马昭的城府和野心,最出色的就是姜维和邓艾的塑造了。老年姜维那种独木难支的苦苦挣扎,揪住了观众的心。邓艾的白衣出身,足智多谋,身先士卒,这两人的魅力丝毫不弱于前期主角。以至于现在闭上眼睛就是姜维最后诈降失败的场景,‘我计不成,乃天命也’自绝于殿外的场景,电闪雷鸣,那双赤诚的双眼最后一刻也是冒着火的。
美术音乐舞蹈,服化道,编导演的各行艺术家们,把他们的激情投入到这部剧中,让这部《三国演义》戏内戏外都有了英雄气,那是一种为理想不断奋斗的浪漫主义精神。
我还在想,平时不大关心政治的我怎么喜欢看这一部剧,他给我除了审美的体验,冗余时的陪伴之外给了我什么。
以前的我总是单纯的以是非对错论人,但是事实是,面对选择,可以是性格使然,可以是外物裹挟,没有选择的对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历史的车辙印早已从汉朝压到了现今。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夕阳是永恒的。我们虽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在涛涛江水中如何沉浮,我们还需以史为镜,以经典作品为镜,重温他们鲜活的面容,有人担当身前事,有人讲求身后评,无论选择如何,有一股英雄气就够了。
驰骋纵横的英雄气—浅谈94版老三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由“环”及“还”,谈魔幻题材的回归
谈及魔幻或者奇幻电影,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经典,国产电影有《画皮》等等,但是有史诗气质的魔幻电影《封神》三部曲还是头一号,这点十分佩服导演的魄力和勇气。记得自己看的是IMAX大有不同转场,看完一直兴奋到半 ...
新冠后时代的我们,有必要关注乙肝吗?
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医学生都对乙肝有科学的认识,我也不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电影情节的代入,因为我无法理解人们的歧视,而且现在大家早就淡忘了这个病毒,甚至可以说是缺少了对这种病毒应有的重视。在新冠斗争轰轰烈烈地结束,甚至甲 ...
拨浪鼓上的创可贴
早早在豆瓣大V连城易脆群里得知的这部电影,记得公映前脆脆作为宣发方和白导四处奔走,我本想趁着寒假旅游的机会参加路演,不料还没等出发去成都,成都的活动就结束了,刚准备从成都前往重庆游玩,重庆也恰好路演过了,屡屡错过见面会的我只得暗自嗟 ...
温情脉脉,戏说人生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温情脉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旧有人间的真情支撑着你,很符合中国人心理结构,果然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地位可见一斑。实在是没想到95年的片子,把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竟交代的如此细腻,可以说有每个中国家庭的影子。粗粝 ...
最后那刀砍向的仅仅是社工吗?
看了四百多部电影了,虽然比起大佬来不足挂齿,但也算看了一些,曾经超英片爱过,为武侠片痴狂过,被警匪片爽过,但是这部片子,还是让我真的哭成泪人,为之动容,上一次这么哭还是天堂电影院里。癫佬正传,看名字还是豆瓣标签都像香港的传统喜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