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看过《闪灵》的都知道,第一遍看下来这部电影感觉上并没有其他一些电影恐怖(比如《咒怨》之流)。我也很同意,所以很长时间内,我都把《闪灵》定义为「瘆人(creepy)型恐怖片」,即:一种不过分惊悚但又很瘆人让人非常不安(unsettling)的恐怖片类型。

直到有一天我睡前在手机上重看《闪灵》以助眠,看着看着睡了过去。过了不知多久我深夜醒了一下,当时《闪灵》还没放完,于是我半梦半醒间听到了电影的声音。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好像从来没看过这部电影,因为不管是电影的说话声还是配乐声,竟第一次引起了我发自内心的恐惧(而且我可以肯定当时甚至播放的不是那几个名片段)。我感到非常惶恐不安,于是赶紧关掉了声音,然后过了一会儿又安心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后我想起了昨夜的这个小插曲,这让我开始好奇这部电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体验的不同的原因。在这过程中让我想起了这个名场面:

...
冰雕杰克表情包

以前看的时候我认为库布里克这段的调度(或者说尼克尔森的表演)是大败笔,因为这个表情虽可以理解为恐怖,但似乎太喜感了,实在演的不到位。但有了上面的那次插曲,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表情本身,可能意味着一种类似于《迷魂记》式的双义故事。于是我又重看了一遍《闪灵》,并验证了我的猜测:《闪灵》是具有“波动性”的电影。

(这里插个嘴。不懂《迷魂记》怎么是双义故事的推荐这篇影评:说实话《眩晕》这片子要不用女权主义和弗洛伊德来解释,还真看不透。简单总结来说,《迷魂记》以主导性视点的转变为原理,用一套影像语言讲了两个类型上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是表层的侦探悬疑片,另一个是里层的女性如何因为为了满足男性凝视而身死的女权主义故事。)

二、《闪灵》的“波动性”

说回正文。如果说《迷魂记》式多义故事的精髓体现在表里两层故事的同步推进,那么《闪灵》式多义故事的精髓体现在它的“波动性”,即:观看电影时观众脑子的理智/清醒程度会直接影响观看《闪灵》时的体验。

具体来说,当你看《闪灵》时,「深信这个电影故事不是真的」的头脑理智(或者说「不被恐怖气氛感染到」的头脑理智)越占上风,那么你就越容易觉得《闪灵》是「反恐怖片套路式的喜剧片」。这种喜剧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反面人物被丑化/讽刺而产生的喜剧效果,比如上面贴的冰雕杰克表情包;另一种是正面人物遇难时的黑色幽默,比如男主斧砍木门时女主夸张的表演(等下会详细分析这个)。

相反,当你看《闪灵》时感性器官或潜意识越占上风(也就是头脑理智不够强或者不清醒),那么你就越容易觉得《闪灵》是「惊悚型恐怖片」(就像上文说过的我半梦半醒时的体验)。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第三种可能:当你看《闪灵》时潜意识和头脑理智大约五五开,那么你就更容易觉得《闪灵》是「瘆人型恐怖片」。

我把这种“波动性”称为「搞笑-瘆人-惊悚的三象性(triplet)」,概念上对应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为了方便理解这一切,我做了个简单的图,大致就是这样:

...

因此,根据观众观看时脑子状态的不同,《闪灵》在观感上可以是无数种互不相同的电影(插一句:只此一项《闪灵》在我心中就是神作:《迷魂记》也不过是双义故事,而《闪灵》却是无数义的故事,而且与《迷魂记》表层故事的平庸无趣不同,《闪灵》的每一个故事都可说精彩)。

不过,虽然关于《闪灵》的“三象性”我写了很多,但本篇影评不打算从科学角度深入讨论这种“三象性”的由来,而是着重讨论一个问题:《闪灵》如何被看作喜剧?

三、《闪灵》的喜剧性

《闪灵》的喜剧性总体上必须归功于男主尼克尔森和女主谢莉(或许还有小男孩)。他们的长相、化妆和表演使得他们塑造的电影形象同时具有两种质感:喜剧片式角色的喜感,和恐怖片式角色的恐怖感。这是《闪灵》的“三象性”得以成立的关键。

而具体上说,电影的喜剧性主要来源于两点:

1、入驻酒店前的微妙台词

在主角一家人正式入驻瞭望酒店前,《闪灵》有几十分钟的对话戏。其中很多对话戏初看可能没反应过来,但重刷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种微妙的喜感,比如说(注:以下只是标注段落,文字很难还原喜感,所以需要去重刷电影才能体会):

场景一:男主进面试室,女主和儿子就可能入驻酒店在聊天,女主很期待进入酒店的生活,说:“It'll be lots of fun... we're all gonna have a real good time”.

场景二:面试室男主与老板聊天,老板问男主他的妻儿受不受得了酒店的枯燥生活,男主回:“They'll love it"

场景三:医生给小男孩看病,然后跟女主坚定的说:“I don't think you have anything to worry about. I'm quite sure there's nothing physically wrong with Danny”,然后女主开心地回道:“Yeah? Yeah, he seems... absolutely fine now.”

场景四:男女主第一次参观酒店大厅。女主:“Oh it's beautiful! My God! This place is fantastic, isn't it, hon?"男主回:"It sure is".

场景五:男女主第一次参观完酒店房间,被问及他们对房间的看法。男主:“Well, it's very homey”. 女主回:“Yeah”.

场景六:男女主第一次参观舞会大厅,女主感叹:“Boy, I bet you we could really have a good party in this room, huh, hon?”

场景七:男女主第一次参观完整座酒店,老板:The guests and some of the staff left yesterday, but the last day is always very hectic. Everybody wants to be on their way as soon as possible. By 5:00 tonight, you'll never know anybody was ever here. -女主:Just like a ghost ship, huh? -老板:Yes.

2、紧张情绪的“落空”

康德曾在《判断力批判》中这样阐释喜剧:“(喜剧中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这个说法也许并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但却十分精准的定义了《闪灵》很大部分的喜剧性的由来:这部电影的笑点大多是因为让观众紧张并期待着的、即将发生的恐怖场景突然转化为搞笑场景而产生。

具体来说,得益于电影精准的影像元素(表演、美术设计、配乐、等),如果观众头脑中的感性与潜意识并不占上风(也就是头脑状态处于上面线段简图中的“头脑理智占绝对上风”与“两者五五开”之间),那么所有的恐怖片段都要么是搞笑感(比如冰雕杰克表情包)要么是悬疑/不安感(比如小男孩看见双胞胎姐妹)——而不是恐怖惊悚感。搞笑感自不必说,而悬疑/不安感本质上也正如之前所说,不过是为了让观众紧张并期待着即将发生的恐怖场景,而这些即将发生的恐怖场景其实并不恐怖很搞笑,这导致观众们的紧张的情绪“落空”,从而产生笑点。

举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那个名场面来说。一开始女主走到男主打字台前看他的文稿,结果发现所有纸全是写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时候观众情绪随着音乐被调动地紧张起来。之后便是一个从墙边溜出来的男主的视点镜头,然后他开口说话:“你在看什么?”女主被吓的大叫。这时整个悬疑紧张的气氛都被调到了顶点,那么接下来,观众期待的肯定就是男女主之间之间让人感到十分害怕的对话或互动。

对很多观众来说接下来的对话的确如此,但对于头脑理智占绝对上风的观众来说,他们期待的恐怖根本没有,相反的是这段男女主近乎喜剧式的夸张表演和语调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当男主模仿女主的声音阴阳怪气的说:“aS sOoN aS pOsSiBlE?"更是会直接笑出来。所以说,这段名场面就是典型的紧张情绪落空导致的笑点。

另一段典型的相关名场面就是男主以斧砍门那段。一开始小男孩拿着口红走向房门且口里不断喊Redrum,然后在房间门写下RedRum后声音越来越大,直到把女主吵醒。女主惊恐地把小男孩的刀夺下,看向镜子,看到了Murder。伴随着配乐的烘托,这时观众的情绪开始被推高。接着是一个交叉蒙太奇:一边是女主带着儿子进厕所并把他推出窗外而且还试图自己从窗户口逃出,另一边是男主拿着斧头在劈卧室门(注:不是厕所门,厕所门那段才是Here's Johnny的名场面)。这两条线交叉进行,直到男主劈开卧室门到了女主藏身的厕所门前,电影的整个紧张气氛被渲染到了高潮。那么接下来,观众期待的肯定就是让他们十分害怕的场面。

然而正如之前所举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那整段那样,接下来的场面对头脑理智占绝对上风的观众来说实在是十分滑稽。不管是男主在门外的威胁、男主劈厕所门时女主的反应、还是男主的Here's johnny,他们的表演本身都充满了喜剧的夸张感。因此紧张情绪落空,这些观众又笑了出来。

...
男主门外的威胁

以上是两个较典型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例子,这些例子甚至不一定是关于“紧张”情绪的落空,而是本应恐怖的片段充满了搞笑感。比如说:

——黑人千里迢迢来救女主,正当观众依然惯性觉得他会有所作为时,直接被男主一斧砍死(砍死时和砍死后还插入了小男孩夸张地张大嘴巴和男主的邪魅一笑两个有些喜感的表情)。

——男主浴室走向裸体美女并抱着她以及之后美女变干尸那段。

——男主舞会厅与酒保聊天那两段。男主说出猥琐话时的丑态让部分观众仿佛在看一出讽刺喜剧。

——小男孩的另一人格——Tony——各种本质上很滑稽喜感的声音。

——男主与服务员在厕所聊天那段。不管是杰克疯狂试探服务员身份还是服务员讲他如何杀掉他自己一家(其中“corrected them/her”用的极其黑色幽默)都充满了黑色幽默。

——黑人房间的两个裸女画。

——男主趴桌上做噩梦摔倒以及之后与女主谈做梦的内容的那段。

——女主走上楼看到穿熊衣的人在给一个男的口。

——女主在大堂看到各种死尸甚至死人厅甚至血水涌出时充满黑色幽默的夸张滑稽的表情。

——男主的冰雕表情包(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是男主在迷宫倒下后突然切成了这幅画面,更增加了搞笑感)

——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营造的“紧张情绪”并不是随后就直接落空,有时只是作为紧张情绪的积累,然后在后面的高潮部分集中爆发。比如小男孩看到血水涌出、小男孩两次看到两个长相一致的小女孩、等等都让观众感到悬疑紧张。这些悬疑紧张一直吊着,直到影片的高潮片段集中被“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