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我的電影的話,除了張徹以外,最受影響的還是胡金铨導演”

許鞍華:“把這個剪接跟動作混合地天衣無縫的,變成一種飄逸的,應該是胡導演第一個做出來的”

回憶起60年代看胡金铨電影時的感想:“每個人的出場造型都不一樣,都很好看很新穎”

胡導為了把各種搭景做舊/做出質感做出了各種努力

談到《俠女》竹林戲那段的一些剪輯:“隻要是一個移動的動作的時候,他(胡金铨)都用差不多半秒或者是三分之一秒去完成。因為我們的視覺沒法跟那麼快,每個鏡頭隻有三分之一秒時你已經不會去注意它動作連不連貫了。而是一個姿态。那個姿态會有一個感覺。就是會變成,你抽掉什麼,然後它動作不連續,但是因為它有一個韻律在那個地方。就是一個感覺。他是在剪一個「味道」的東西,而不是在剪招式。”
——徐克補充:“胡導的電影我是學了很多...他的動作裡面缺鏡頭...因為他中間有些東西是靠我們去聯想...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聯想,我們直白的把這種畫面放進去的話,也許,胡導那個片段裡面,就失去了他的特點”

薩特亞吉特.雷伊看完《空山靈雨》後說開頭走路的那段戲處理地是對的,不能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剪短。

胡導喜歡在電影的畫面裡放煙/霧,他認為這樣畫面上能增加中國國畫/水墨畫的感覺。他後來還補充說中國畫有很多空白部分,但空白在片場制造不了,所以就用噴煙了,因為煙是沒有顔色的。

胡導對服裝/造型/美術的設計很有那個年代的氣質,而且不乏大膽的配色。

胡金铨喜歡指導演員們具體怎麼去演(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石隽說他第一次演電影(即《龍門客棧》)時基本是靠模仿胡金铨的指導來完成拍攝的。

胡金铨家裡一堆書,平時也涉獵很廣,甚至連五一六通知和毛仄冬語錄之類的都有了解

胡金铨認為電影是獨立藝術,并非任何其它藝術的副産品

胡金铨晚年因為不想妥協于商業而事業落魄生活拮據,最終死時賬上隻有一兩千美金。
——胡晚年想拍《西遊記》《利瑪窦傳》,想拍史蒂芬.霍金。為此做了很多研究和筆記,但最終因為資金不了了之

他準備了二十幾年想拍《華工血淚史》,籌備期間經曆了各種困窘,好不容易終于找好投資準備開拍卻意外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