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剧版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虽然重要的要素,松重丰的五郎还在,但是更核心要素,孤独,缺失了。
孤独的美食家核心是一个人随心所欲的享受美食,不用与人交流,把感情全部投入到美食中。
而本片呢,有了一个完整的剧情线,就必然完成五郎大叔要频繁的和他人互动,这种感情剧情上的互动,削弱了美食的戏份,弱化了影片的核心魅力。
缺失体现在故事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台词上的清汤寡水。
在剧版里,五郎的内心台词其实是以近乎俳句那种略带艺术气息的文字来展现的,它对于食物和味道的描写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而反观电影版,却是明显直白话了,几乎没有像剧版那样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展现内心独白,甚至内心独白的戏份也少了许多,在最后吃炒饭和拉面的片段,甚至放弃了内心独白戏,这就是对孤独的美食家的背叛!
更让我这个老孤独剧迷失落的是,本片中完全放弃了剧版每集最高潮的部分——战歌响起,最后一口的收尾。
这是最大的败笔!
这个败笔让本片完全失去了最核心的ip要素——让观众看着馋!
最终把影片平庸成了俗套的治愈片
最后忍不住说,是久住昌之和松重丰共同抬起了孤独的美食家这杆大旗,二者缺一不可,本片也告诉了我,松重丰当导演还是差点意思。
不孤独的美食家,不是五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如果我们现在走到大街上、商场里、海边、公园中,大部分拉着孩子的,是妈妈。无需否认,我家也一样,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女性要比男性多一些。所以我们当想到大手牵小手的时候,大部分想象到的画面会是妈妈和孩子。而银幕上,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深的关系 ...
一部带有文艺气质的电影,对于高潮节结尾的诉求,总是趋同的——要有一个让人印象鲜明的带有足够象征意义的大场景,主人公一众要在这个大场景里移动,很多导演愿意把这种镜头比作跃动的油画;《想飞的女孩》也在遵循同样的路径,不过所画的这幅油画最 ...
观看《魔法坏女巫》时,我忽略里面一会儿绿一会儿粉的粉绿CP,也无视了千篇一律的“我不被认同”和“我就是我”的反复拉扯。如果把本片上下两部放在一块看,那就是一开始以为是反传统,最后发现是个前传魔法、王子、公主,非我所欲也;在魔法学院的 ...
看完《因果报应》,我的心声是——最卑劣的恶行总出现在生活里,最酣畅的复仇总发生在故事中。阿里现在海外市场上的眼光越来越毒辣了本篇影评我并非想讨论因果,也不是复仇,而是想细说一下,究竟是什么要素,让我们在看完影片之后惊叹不已。是因为主 ...
《出入平安》结束的最后一个画面,是一众人物在写信,为一个陌生人代笔,将会送给另一个陌生人。温暖的色调下,众人围在一块,那张写了一半的信纸,染了些许血污。每个人都将自己最暖心的话送上——要吃饱啊、我这里能吃到手擀面一切都好、要紧紧地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