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懂陕北话,看《拨浪鼓》会少一半趣味;如果你没去过黄土高坡,《拨浪鼓》中刮起的风一定迷不住你的眼睛;恰好,这两样我都具备,所以《拨浪鼓》对我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音”作品,也就注定这篇影评主观大于客观。

我的老家在榆林佳县,离故事中的清涧、神木都不远,当我看着那辆载满货物的“塬上清涧”颠簸在土路上时,自己的屁 股也会生疼,因为小时候被颠怕了,而小时候我真的见过一辆载满货物的小车挨着村跑,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总是站得远远,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年光景,但却给了我进入毛豆内心的窗口,那是一份对于父亲的迷梦,以及自己现实依仗的执拗,他上路的原因单纯的令人心碎,公路尽头的成长随着拨浪鼓的敲击声,一下下打在我的心里。

拨浪鼓这个设定很妙,从看到影片名字的第一刻起我就在思考“它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当看完影片,我会心的笑了,拨浪鼓有两个面,配有两个弹丸,随着转动弹丸会敲击鼓面发出声响,但两个弹丸永远不会击打在同一个鼓面之上,就像苟仁与毛豆,他们的短暂相遇,就如同一段萍水相逢的旅程,旅程中各取所需用以疗伤,结束时各自踏上前路,他们的这一段旅程就如同弹丸击打鼓面发出的和鸣,从起初的不合拍,到最后进入节奏,直至奏出美妙的童声,完美的诠释了他们内心的变化,拨浪鼓这个物件、这个名字选的真好。

影片中的台词不失为一大亮点,当然前提是你听得懂陕北话,特别是苟仁教训吃着泡面的毛豆时的话,让我笑到按下暂停键:“你晓得烧了老子多少钱的东西,四千八百块钱,等于你吃的这方便面两千桶,五百五十把挂面,等于种十亩荞麦的收成,你瞧这加油站的员工,等于他们两个月的工资”....苟仁讲的越来越来气,可幼小的毛豆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继续吃着他的泡面。

出演苟仁和毛豆的演员都是素人,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小学生,正是不加修饰的生活情态,才能把角色刻画的如此动人,谢谢《拨浪鼓咚咚响》,让我开始思念许久未见的黄土高坡,我决定启程,就在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