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indenStädten(1974) 爱丽丝漫游德国(港)/AliceintheCities

导演:维姆·文德斯

编剧:维姆·文德斯/VeithvonFürstenberg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耶拉·罗特兰德尔/丽萨·克鲁泽/EddaKöchl/ErnestBoehm/SamPresti/鲁伊·莫兰/DidiPetrikat/汉斯·希尔斯缪勒/SibylleBaier/Mirko/查克·贝里/JaneJarvis/维姆·文德斯

语言:德语/英语/荷兰语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1974-05-17(西德)

西德 110分钟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indenStädten(1974)的剧情介绍

德国摄影记者菲力浦过着流浪式的生活,有一次被派到美国完成一项采访,但他并没有完成任务。途中与一个神秘的美国女子邂逅之后,无意中成了她那九岁的小女孩的监护人。菲力浦必须带着小爱丽丝穿越德国、帮她寻找奶奶的过程中,互相有了意想不到的了解,故事回避单刀直入,发展充满惊喜,主题的显现极其优雅,让观众慢慢体会美国大众文化对战后欧洲的影响。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indenStädten(1974)的短评

  • [己注销]

    四星半。电影圈最闷的片子在欧洲,欧洲最闷的片子在德国,德国的闷片佼佼者当属德国四杰,四杰中最爱拍闷片的是文德斯……对于观影忍耐力特别好的我来说,搞定本片,不在话下~~ 小萝莉很萌,中性打扮萌,脱光光时也萌……

  • 秦诺诺

    很轻又很重的电影,摄影有种不经意的讨巧浑然天成,城市中的每条马路都游荡着各种失去方向的灵魂。生活若是真的找不到目标又何妨让他失去目标,游荡也是一种生活继续的方式;生活若是真的没有人懂又为什么一定要让人懂,行走就是一种存在;生活若是一定要抛弃我们,那就抛弃吧我们都在被抛弃的路上。

  • 般若死火

    谁还要去看那扇情的中央车站

  • 北岛淳子

    「自言自语更像是倾听而非倾诉。」我本来只有照片,遇到你以后我才有了故事。旅行的最佳状态是漫无目的,电影的最佳观感是代入生活。奇妙的漫游漂泊令人无限憧憬,想要一台拍立得,一次无计划的旅行,还有转瞬即逝无法还原的眼前风景。

  • JeanChristophe

    四星半,比《德州巴黎》好得多. 全片建立在两个基本的悖论之上:摄影机常常直接摆放在交通工具中,并非本身刻意地产生"镜头运动",而是搭乘载体做着被动的"不是运动的运动";相机的矛盾则是其拍摄的同时便提示着现实与成像的距离,照片所记下的是拍摄的发生,却非存在的证明――换言之,拍照的动作恰恰意味着彼时彼地我们没有真正在看.因此主人公回到欧洲放下相机后,才获得了感知的能力;而他无意中再次拿起相机之时,也就是这旅途行将结束之际.真实的东西无需为自己寻找外在的证据,在没有照相术的世界里,人只活一次.

  • 大奇特(Grinch)

    拥有一种天真稚气,成人与孩子之间沟通、联系的世界,特别喜欢的是导演潜移默化的表现出“屏幕”普遍性的问题——相机取景、电视屏幕乃至窗口、望远镜这些人们只容许在指定的限制范围内观看的态度,所以片尾两人将头探出火车窗外,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变化。

  • 冰红深蓝

    1.文德斯式公路片的起点,亦是他自己最爱的一部作品,自我的迷失与茫然、人与城市间的疏离关系、对美国文化的复杂感情等母题此后便萦回不去。2.对影像的追思:宝丽来、电视机、望远镜对现实的抓捕与定格——照片与现实的割裂:“照片永远赶不上现实”,纵使找到照片中爱丽丝祖母的老屋也无法阻挡世事的更易。3.在美国便迷失于影像而写不出故事的菲利普,砸了放广告的电视机,骂了商业化的狂潮,却终究与文德斯一度沉溺在摇滚乐之中(点唱机旁客串)。4.影片恰似英国的爱丽丝童话与德国古老的漫游母题的现代变奏,而在菲利普与爱丽丝的面庞叠影及讲故事&写作能力的重生中,成长发展小说的余音犹然入耳。5.爱丽丝被用安全带绑在椅子上看恐怖片的噩梦,太过于真实。6.远观飞机的左下摇移长镜起首(终于大海),航拍火车渐次拉远的右上摇移长镜作结。(8.5/10)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indenStädten(1974)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