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达Wanda(1970)的剧情介绍
住在宾夕法尼亚矿区的旺达潦倒落魄。她偶尔工作,抛弃了丈夫和孩子,睡在她姐姐的沙发上,抽烟喝酒,然后和男人一起回家,只为了能有一个地方安身。一天晚上,她走进酒吧后发现丹尼斯有点紧张。她和他交往,确认他是个罪犯。丹尼斯正计划着抢劫。尽管他粗鲁无礼,旺达却欣然接受了他的虐待。
旺达Wanda(1970)的影评
中间地带的历史
芭芭拉·洛登在1970年自导自演了作品《旺达》,而在80年她因患癌去世,《旺达》成为其第一部亦是最后一部长片。这一事实让我很难忽视《旺达》在洛登生命中承担的分量,甚至她是否已经转入了一种生命的实践呢?这是过于盲目的猜测,但我想先承诺 ...
“再不可能有洛登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了”|影评翻译
1970 年,演员芭芭拉·洛登首次担任导演,推出自己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电影《旺达》,并在同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成功摘得“评论家奖”。然而,除此之外,旺达在此后近三十年里被人们或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女主演兼导演洛登也在 1980 年 9 ...
“反抗”?
【4.5】在阐释的帮助下才略微得以窥见wanda形象的内在轮廓。与其说是对“雌雄大盗”概念的女性主义视角揭露,更多是一名无力/无能/无奈的游戏主义者在迷惘时代的流浪,因对“爱”甚至更低层次的“生活”不抱有期望因而失去所有欲畏惧厌恶愤 ...
没用的人
旺达有句话让人有百感交集的感触。抢劫犯男友询问她关于丈夫孩子的事,问孩子怎样,旺达就说孩子跟丈夫比较好,因为她是没用的人。她的表情神态,怎么说,不是很坦然,也许有点羞愧,但是真的也有勇气说出来。这么一个干活效率太低给工厂辞去,寄居姐 ...
独立电影的理想形态,极有生命力的影像,洛登在这份低成本的“自由”空气中也注入了强大而虚无的悬念,纪录片似的摄影机时时刻刻抓住着环境:如黑海般的煤矿中一个缓缓走着的白点、电影院门牌的红色---意面酱的红色---一直到红色汽车、噪点中模糊的光影、孤零零的冰淇凌...... 看着洛登的脸,虽然是颓丧着的挣扎着的生命,但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
16毫米拍摄,冲印成35毫米放映。影片在独立电影圈很受好评,但丈夫伊利亚•卡赞强烈反对令她未能继续拍片,48岁即因乳腺癌去世。故事有一点像《邦妮和克莱德》,女性漫游则令人想起路易·马勒《通往绞刑架的电梯》(1958)和瓦尔达《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1962)。结尾有力,静止影像与流动音乐的对比。
女性作者电影的巅峰之作!开篇短短几分钟矿山、吵闹的婴儿、老母亲在姐姐家寄居的旺达身陷乏味无趣的生活之中,离婚、露水姻缘中被抛弃,找上个强盗,一场漏洞百出的抢劫,她却跟丢了,留下强盗烂泥般的尸体,对雌雄大盗模式的反击,在家庭录像带的粗颗粒中拍尽了女人的无奈、愚蠢和勇敢
70年代的美国电影有着一脉相承的颓丧、绝望、无所求也无所适从的特质。倒并不觉得是女性主义电影;两个主角一个一根筋到处闯,一个无处去到处流浪,在这种境遇的相逢也绝不意味着能互相拯救,只是恰好在没有尽头的路上结伴走一段罢了。洛登不仅是好导演,更是极优秀的演员啊
+,影史十佳!今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开场,摄影机通过旺达在远景长镜头像沙粒般渺小的画面比例为女性困境做了说明,强调了旺达之外的女性被父权体制之下男性挤压的现实。前期芭芭拉把命运交给旺达,而男性偷盗者踩灭取代主动性的过程都在强调性主体对于性客体的压迫/物化。芭芭拉的叙事推动力是表演,在渐渐靠近的镜头里,画框中的旺达那一心如死灰的眼神既是情绪的推动力,无助的。同时也是一个男性视角的反面,给性主体下的定义——物化否决,是女性寻求生存或说解决饥饿感。当然也绝非无望,因为芭芭拉的色彩构建,已经由红色的恐惧转向绿色的新生,最后关怀者角色的释出也选择了女性。旺达不是男性的附属,是流浪者受到男性的鞭打。我无法去想象,生活中的芭芭拉如何受到性主体的压迫,但我知道旺达的生活就是芭芭拉。芭芭拉与旺达早已浑然难分。
可以看作一个美国的女性主义的赤裸生命/牲人(homo sacer)文本,女主在经济上没有财产,在政治上“you're not even a citizen of US”,新闻里查无此共犯;没有容身之所,没有责任感,没有理想,甚至没有尊严,一无所有,一无是处(对于家庭和社会),无地自容,自生自灭,唯其柔软无害的女性特质吸引着狼性的男人从她身上汲取所需而后抛弃,她大多时候逆来顺受地承受一切,以寄生的方式暂时脱离“无”的生存状态,沉浮不定,但逃逸出常规秩序后这里没有解放/蜕变/弥赛亚,像一种宇宙论:从虚无中来(女主开片从沉睡中醒来),到虚无中去(结尾女主神色迷茫的定格镜头),观众不禁思考其何以至此,如果说赋税的盘剥、家庭的重负(姐姐便是另一个她)、男性话语权的支配(如影随形)是“负”,有物质欲望而依附于男性的她只能悬停于负与无之间,生与死之间,这何尝不是一种普遍的困惑
周五午
一个十分不靠谱不负责任抛弃丈夫孩子的傻女废柴,惟有几分姿色,随意勾搭男人。却意外得好脾气,烟酒毒不沾,原来是缘其无欲无求,也不知自己要什么。她以浑浑噩噩的态度逃离了传统价值对女性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浑浑噩噩地迷失了自己。本片提出的问题不是男人怎样看待女人,而是女人怎样看待自己。以及社会是否容纳这样的人,,犹如她独自走过煤矿的超长镜头。有意思的是我对这样一个本该令人厌恶的角色产生了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