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1984) 深谷回声/YellowEarth

导演:陈凯歌

编剧:张子良/柯蓝/陈凯歌

主演:薛白/王学圻/谭托/刘强

语言:汉语普通话/陕西方言

类型:剧情/音乐

上映日期:1984(中国大陆)/1985-08-10(洛迦诺电影节)/1985-09-10(多伦多电影节)

中国大陆 89分钟(德国)/91分钟(瑞典)

黄土地(1984)的剧情介绍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贫苦女孩翠巧(薛白饰),自小由父亲(谭托饰)作主定下娃娃亲。八路军文工团团员顾青(王学圻饰),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一段时间后,与翠巧家彼此仿佛自家人般。顾青讲述起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心生向往。
父亲虽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顾青行将离去,翠巧要随去延安,顾青有心无力。翠巧弟弟憨憨(刘强饰)跟着顾大哥,送了一程又一程。翻过一座山梁,顾青看见翠巧站在峰顶上,她用甜美歌喉唱歌送别,顾青深受感动。
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心有不甘决然逃出夫家,划船渡河去追求新的生活……

黄土地(1984)的短评

  • 独孤岛主

    神马旧片都不修复,真他妈罪过,资料馆君们都在干啥呢?黄土地生生变成灰土地

  • 圆首的秘书

    天·地·人 黄土地的黄,与红高粱的红,两种颜色描绘同一片土地,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质感:前者象征落后、传统,后者则象征激情、生命。前者是历史的、太阳神的,走向霸王别姬,荆轲刺秦,后者则是视觉的、酒神的,走向菊豆,走向英雄。构图从功能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符号的诗意。

  • 狄飞惊

    还是主旋律的电影,还是八路军、民歌、黄河那套符号。我当时在纽约期待《黄土地》,期待第五代,以为是贾樟柯这种深沉的真实的电影,结果却看到一连串早已过时的日本式长镜头。我很不好意思跟凯歌讲,那时我们是好朋友,现在很多年过去我才敢说出来。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很冒犯,很抱歉。(陈丹青)

  • 木卫二

    The best compost cannot save
    parched seedlings.Nobody can save me, poor Cuiqiao.山歌也救不了翠巧我,翠巧我

  • 冰红深蓝

    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赵季平配乐,第五代电影人成名作。全片厚重悲凉,温暖而贫瘠的黄土地上,一代代愚昧贫苦却坚毅沉稳的农民形塑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土地或苍天占大头,人物边缘化的构图、破碎渐强的酸曲配乐很有实验色彩。腰鼓和求雨戏震撼人心。影片淡化戏剧冲突和批判,怜悯中暗含希望。(8.8/10)

  • Connie

    你看开头天空只占1/12的构图、结尾穿肚兜祈雨的男娃,陈凯歌那时候有多狠。这么狠的一个导演,现在却能因为怕观众接受不了而把《赵氏孤儿》改成那样。

  • 左胸上的吸盘

    修复版重刷。文本上大致只是个老套的革命题材表达:八路军来到落后地区,对婚姻政策的宣传让少女产生了反对包办婚姻的觉悟。但是,在文本和剧组的拍法上,本片埋藏了一些引人思忖的线索:八路来这荒僻之地(片头字幕先申明是国统区)搜集民歌,要改成昂扬的词以后传唱(这是个事实,参考《东方红》),对于无法识文断字的当地人来说,民歌即是记忆的载体,这改动相当于……另一方面,电影有大量把角色放置在银幕上方一隅的构图,是把黄土地作为叙事主体,这片作为民族性象征的土地上,此刻承载的是贫瘠与迟钝(还有不少角色愣愣注视镜头的特写,一个个往外蹦的台词也像出自机械人之口),这里并不是一种两厢对比的革命叙事,更像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质疑。总的来说,它框架老套,有质疑精神但拍的沉闷干瘪,酸曲不够劲,安塞腰鼓和求雨两段场面戏塞的生硬

  • 穆先生.troj

    革命队伍没有保卫住劳苦大众的处女之身。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黄土地(1984)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