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窦文涛的三人谈节目,回归。
对窦文涛节目的情怀,说来有十几年之久了。
最早接触到的是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回想那个年代,《南方周末》还象征着新闻理想,“公知”还代言着社会良知,而普通人表达自我的平台,还是文字和博客。在那个舆论环境中生长的《三人行》,无所不谈。一批又一批睿智风趣的嘉宾们,横跨世界时政,纵观历史文化,陪看荐姐走过一段宝贵的世界观形成期。直到2017年,因不可描述的原因,宣告停播。
所幸紧接着,流淌着“锵锵”对话基因的《圆桌派》,在优酷平台应运而生。锵锵阵容(窦文涛主持,客座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马未都,周轶君,蒋方舟,陈丹青,孟广美等),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只是,话题变得“脱敏”,规避敏感议题,转而聚焦在大众生活和文化心理。
但无论是《三人行》,还是《圆桌派》,窦文涛的每一期谈话节目,往往是紧紧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在不同嘉宾间激发密集的观点碰撞。
争锋相对,不辩不明。
但《锵锵行天下》,却是全然另一番面貌。

这依然是一场谈话节目。这也是一档旅行节目。
但远不止于此。
它褪去了尖锐的态度,放下了争论的执念。
没有主题先行。没有为了讨论而讨论。
旅途中,有交流、对话、甚至也有争辩。
但一切都是因景而生,有感而发。
舒适。
自然。
不强求。

这档节目的状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活像,疫情期间,连续100天没敢下楼的窦文涛本人。
当他终于鼓足勇气,第一次下楼。
看到以往稀松平常的阳光大地,一草一木。
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甚至给自己录了一段,矫情无比的语音↓

旁观者视角看,确实有那么点可笑。
但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人,应该都能理解他的心情吧。
这种不明就里的感动,不值一提的幸福,也形成了《锵锵行天下》的基调。
整个儿节目,像一篇散文。
指东打西。
漫无目的。
不像其他旅游综艺节目,譬如《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充满刻意的“环节”,“任务”,乃至drama。
这档节目,摒弃了旅游综艺中的“规划感”。因而其质感,放松,悠哉,自得其乐。
就好像,在现实生活中的旅行里,一旦你决定:
放弃打卡,不赶行程,也不发朋友圈。
这时,你的感官,才彻底自由。

嘉宾三人,就是平平常常地吃饭,坐车,尝小吃,游山玩水。
很慢。
兴之所至,走走停停。
反而,成了一场流动的盛宴。

三人组里——
文涛懂嘉宾人情,也懂观众。
他在三人中斡旋,时而抛砖引玉,调节方向,时而装傻充愣,把控气氛。

罗朗,白左政治正确卫道士直男杠精。帅哥。
对人对事都很认真。
认真到有点不像在做综艺节目。
弄得场面几度接近尴尬,非得大师窦文涛出手,急智转弯,力挽狂澜。

轶君,接地气的知性记者。
上能聊天文地理国际政治,下能侃情感八卦鸡毛蒜皮。

走出了摄影棚,在大自然的背景下,长期的相处中,三人都更加松弛,呈现出本真的状态。
所谓本真,就是脱去了光环。变得像平凡人。
平凡得可爱。
可爱得,囧途一路。
比如,看到一片绝美风光,心中有千言万语洪水滔天想要感慨。咱们毕业于剑桥大学,叱咤凤凰卫视的战地记者轶君,却只憋出一句:
好美啊!

比如,这张意气风发的宣传照背后,是一番争夺C位的明争暗斗(误

比如,旅途中,大家乐于攀比的,是石子击水花的数量。

比如,见到壮丽景色,刚发表完一通豪情感言↓

回过头就自嘲:咱们的人生到底经历了啥,要发这些酸溜溜的感言!
这种不和稀泥的真性情,经过了几次争辩,几天相伴,竟然在三人之间,磨合出了一种诡异的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锵锵行天下》,依然保留了《三人行》的内核。
有货,有料。
最可贵在真实,敢言。

这种节目,应该,且只能,是属于周末的吧?
完全没架子。
几乎不规划。
处处是破绽。
你不能指望着从每一期节目里收获什么,学习什么,成长什么。
它本身,就像一个毫无任何目的性的周末。
就像一场,只为自己的旅行。
你与它同呼吸了,就是它的全部意义。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