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显得特别“灰头土脸”。一方面是因为与生命有关的话题本身就比较沉重,和前两部作品相似的疾病题材难以让观众产生一睹为快的冲动。

并且同期上映的国内外大片较多,院线排片也不给力,影片的票房成绩不理想是意料之中的事。好在豆瓣评分比较高,说明影片口碑好,不会浪费观众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影片除了票房成绩“灰头土脸”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完全甩掉了偶像包袱,没有借助滤镜提升美感。男女主角都是素颜出镜,连脸上的瑕疵也没藏着掖着。

特别是男主,一亮相就给人邋里邋遢的感觉,肤色暗黄,头发蓬乱,胡子拉碴,言行举止更是神经兮兮,说话明显不着边际。相比之下,女主的形象要正常得多,起码衣着俭朴干净,脑子反应比男主快,并且对自己的病情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既不抱有一丝幻想,也绝不放弃一点机会。但她在情绪管理上比较失败,脸难看,话难听,脾气火爆,一点就燃。

他俩并非一见钟情,最初的相遇是被病情所迫,各自打着小算盘——脑瘤随时会复发的男主需要找人照顾母亲,经常要到医院透析的女主需要找人换肾。

他俩也并非一拍即合,“没头脑”的男主和“不高兴”的女主之间产生过不少误会。他们从怀着功利的目的各取所需到相互鼓励扶持,并肩同行,也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和考验。

总的来说,影片的镜头语言朴素直白,就像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充满人情味儿和烟火气息。并且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和抒发浪漫情怀,更没有卖惨,而是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用真实感人的细节来引起观众共鸣。

而且影片的主题和片名一样积极阳光,让我们看到爱情的真挚和坚韧,“生命接力”的温暖和希望,而不是面对死亡威胁的绝望和无助。不管是“谢谢惠顾”还是“再来一瓶”,那些鲜活饱满的生命故事总能带给我们更多解决自己人生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这也许就是韩导创作“生命三部曲”的初衷吧。在展示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在帮你看清生命的真相,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即便像片中的人物一样处于人生低谷,也要“向阳而生,撒欢活着”。

但网上也有人和我的看法截然相反,认为韩导拍的电影缺乏新意,总拿病人说事儿,比较晦气。就像同样面对半杯水,有的人会开心(杯子里居然还有半杯水),有的人会沮丧(杯子里怎么只剩半杯水)。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认知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相同。有时候光看那些五花八门的影评,你很难相信大家观赏的是同一部电影。

我以前有个同事就是晚期癌症患者,心态很好,从不怨天尤人,一直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甚至在去世的前几个月,还在计划带着家人出国旅游。

反思我自己,身体虽然没有大的毛病,但心理并不强大,对生命的理解非常浅薄,遇到一些挫折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是埋怨自己眼力太差,就是责怪自己脑力不足。

由于工作关系,我还遇见过其他一些重病患者,他们的心态积极乐观,对自己知足,对别人也更有耐心和同理心,再加上久病成良医,从他们身上还能学到不少发现疾病、控制疾病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韩导的作品里,我总能找到某种熟悉的亲切感——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并且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以及对人生大事的审慎思考,既不讲童话,也不讲神话,只讲接地气的大实话。

正如《我们一起摇太阳》给人的观感,自然亲切,温暖治愈,朴实真诚又充满力量。毕竟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刚过去不久的疫情已经让不少家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考验,未来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生命难题——不一定是疾病,也可能是其他足以摧毁一个人意志力的东西。

所以我们有必要向缺心眼的男主学习,一旦意外降临,要么用意念“摇醒太阳”,要么召唤“外星人”帮忙(男主的召唤装置过于复杂,可以参考《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简易方法),实在不行就大喊几声“奥利给”……反正总得做点什么,让自己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