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不知不觉步入第六个年头,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经被众人群嘲的访谈节目竟然在浮躁的时代留存下来,且日久弥新。而就在第五期节目对话体育人大杨扬的同时,中国足球人与文艺圈的“战火”烧变了大江南北,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文体本不分家,却在这个不敢批评的时代“相煎何太急”。

...

...

董路们的孤傲*杨扬们的自省

本不该将一个体育记者和运动员相提并论,但当一个在自媒体平台屡次贬低球迷并自称自己是业内人士的“足球人”近乎于狂躁地乱喷之际,不得不让他勉为其难做一会儿所谓的足球专业人士。

...

为什么这一次巩汉林的一句话会引发足球圈这么大的热议?甚至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老球迷的发声罢了,却让一群足球人前赴后继,骂骂咧咧。不由得让人感觉中国足球这个圈子似乎不比娱乐圈好多少······

...

反观许知远对话杨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运动员背后的辛酸、努力、自省和清晰。她会直面自己曾经的溃败,还会努力反思“国人思维下的裁判问题”是否正确,也会在退役后的真实生活中找寻“享受体育”的真谛。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杨扬与退役运动员们的交流沟通,里面夹杂着很多不成功运动员的迷茫和无助,也让我们知道能够成功的冠军们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是努力过后回归平庸。运动员也和普通百姓一样,也会因为生活而烦恼,也会因为工作而迷茫。

...

可是在中国足球这个圈子内,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这些东西。无论他们的成绩多差,无论他们给球迷带来了多少痛苦与烦恼,一群所谓的专业人士总是在用谩骂和高傲来讽刺球迷。以董路为首的一群所谓青训人士一次又一次试探着球迷的底线,在他们看来只要是骂国足的,喷国足的,甚至理性批评国足的非专业人士都是“球盲”,都不配评论中国足球。

...

这是何等理论?那中国足球按这个道理不需要球迷,不需要转播,只需要这群所谓的专业人士自嗨就可以了!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球迷文化,没有自媒体关注,这一群足球人还有什么活路可走?他们可是吃到足球红利且转型成功的人呀,这个时候反过来一味否定外界的批评,不从自身找问题,避重就轻,固步自封,那这项运动还能好吗?好不了!

...

大杨扬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没有一味固守自己成功的经验,而是在退役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反思和进步。她会身临一线去建设规划冰场,她也会沉下心来规划自己对于冰雪项目的文化建设,她也会适时利用流量媒体传播短道速滑。

...

和足球相比,冰雪运动得到的关注太少了,可依然还是有杨扬们默默在付出,在坚守,励志要把冰雪运动发扬光大。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精彩发挥势必会给冬季项目带来不一样的未来,杨扬们对这个项目推广的决心也让广大百姓看到希望。

而中国足球尤其是男足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却越发不自知?

那还是请所谓的足球人自己找原希望中国足球越来越差,爱之切,恨之切,现在你们能看到还有那么多人骂你们,那是说明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依然具备广泛号召力,请用好这最后的福利,当然,你们也可以轻而易举段送掉这一切······

...

体育文化,漫漫长路

许知远对话杨扬的最后提到了体育文化建设的渗透。杨扬说到光靠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建设属于自己的体育文化,让孩子们掌握技能的同时享受体育。但她也很明确的表示目前自己还没有想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时间沉淀,还需要好好规划。

...

而董路们嘴上说着中国没有球迷文化,没有足球文化,却又自己一天天骂骂咧咧,指桑骂槐。指望这群人去重建中国足球的文化内核,我想应该希望不大。每天暴露在自媒体下,每天依靠评论中国足球,夸赞自己的青训成果而赚取大把钞票的人,你能指望他给一代又一代踢球的孩子带来什么?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对这项运动的崇敬,对这项运动的希望?应该更多的是失望吧。

...

每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商业化的运作来可持续发展,给青年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平台,给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就业的可能性。而每一项运动特有的文化精神更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受众的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取得特有的文化图腾。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平等互惠。

中国足球的失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机者扰乱了市场规律,打破了这项运动应有的发展轨迹。而这一阶段又缺失了足球文化的深耕,让一群现在看似成功的名宿和媒体人再一次成为足球文化的投机者。

中国足球不能被少数人所垄断,它是大家伙儿的运动,它是老百姓热爱的运动,中国体育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