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破百亿,唉声叹气差不多一年之久,中国电影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电影院和社交媒体上的电影话题前所未有地热闹了起来。值此盛况,《演员请就位》第三季开播,像是为中国电影再献一份贺礼。
节目玩得够狠。冠名就整了一出黑色幽默,由医美赞助。真是娱乐至上,魔鬼混搭。钱能把所有事物绑一起,哪怕是最不该在一起的。节目组用心良苦,深知黑色幽默是中国电影的一项短板,特此贡献一组现实素材。宁浩都已陷入温吞,迈入中年inner peace阶段,而《演员请就位》正年轻,什么区都敢闯。
有人对赞助是谁毫不在意,医美算什么,又不是魔鬼。在商言商,商务即相爱,不在商也敬商,消费主义把我们训得明明白白的。骂资本是一回事,骨子里对所有金主爸爸充满敬意是另一回事,或者两者其实是一回事。表演追求的真,与整容之假,天然对立,整容脸上的假,会为表演烙上永远假惺惺的刻痕。医美与表演搁一起,实在太黑色,而人们并不在意,意味着黑色幽默一说不一定成立。这大概也是宁浩们的困境,社会飞太快,聪明人也可能赶不上趟。
节目组对观众的理解能力,抱以最高的信任。整容和表演冲突?没事的,你们可以理解。况且,动刀的又不多,光子嫩肤之类只是保养了啦。如何学习表演,提升对表演的认知,让优秀演员获得更多机会,一段表演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你们想看这些?拜托,这是综艺节目,承认吧,你们想看的是热闹,是抓马!咱们都别装了,整热闹就整得肆无忌惮一些。
一开场,演员们被问,谁整过容。节目的坦诚算盘,打得哗啦啦作响。然后,只有刘梓晨站了起来。他来这节目干嘛?节目需要他干嘛?让观众欣赏他的演技?肯定不是的啊。就是利用他的小丑属性,预定一个热搜。后面的表演,也确实像小丑一样。《导演请指教》找毕志飞,不是指望他拍出个像样的短片,《演员请就位》找刘梓晨也不是为了表演。都称不上底层逻辑,就是赤裸裸打明牌,选人机制的一个原则是流量学,或者说是热搜学。
伊莎贝尔·于佩尔来当导师。从制作效率和沟通成本来看,找于佩尔很不合适。单从指导演员来说,也未必合适。法国演员的随性和自然,不如英国演员那样更讲究方法论,也就不太容易言传身教。但不重要,有噱头,有新鲜感,花点成本还是值得的。影迷们和营销号大喊:谁能给于佩尔报警?!这就是影迷们不如普通观众的地方,理解力差点意思。于佩尔本人都不在意,你有什么好尴尬的呢。至于营销号,人家的情绪不过是假装的。非要说尴尬,文艺挂在这种节目里总显得比较尴尬,像以前的李梦、黄璐,这次是吕星辰,吕星辰还没刷出存在感。而文艺到于佩尔这种级别,那就一切都无所谓,人家做自己就成。
章子怡性格紧绷,不松弛。她不适合大部分综艺,但在表演节目里,倒是分外合适。她紧绷情绪的随时崩裂,不善言辞而过于锐利的态度,都是巨大的看点。评点张嘉元那段,本来不过是几位导师合谋的老派规训,但有章子怡在场,情绪陡然炸裂,上升到高点,输出了节目组喜闻乐见的爆点。
吴镇宇是综艺老油条。他游走在一不小心就讨人厌和率真直性博得好感之间。普通话差很多个意思,都没影响他上内地脱口秀综艺,表演属于他的专业领域,那更不成问题了。一些时刻,他的率真,不耐烦,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上的节目太多了,他忍不住露出对节目、对自己、对这一切的不耐烦。
陈凯歌到了一脸慈祥的年纪,到了你不忍批评的岁数。他极为流畅的表达能力,锤炼了几十年的专业经验,都是节目非常需要的。这季里,他的英语口语技能,派上了用场。要是完全依赖翻译和于佩尔沟通,那节目录制起来会更麻烦,于佩尔会显得更游离。
几乎可以确定,这一季评分不会超过6。如此一来,倒不是给中国电影送贺礼了,而是破坏气氛。不过吧,这演员请就位,不是只针对电影咖。那里头,一些演员还没演过电影呢。所以,最多也就是破坏一部分气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