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之恋》是“葡萄牙新电影”的代表作,不过我感觉它主要“新”在拍摄思路和对经济社会的反映上,豆瓣简介里说这部电影还跟康乃馨革命有联系。跟不少爱情电影类似,这部电影对爱情的表现其实无甚新意,无非是关于“面包与爱情”的讨论,而且男主角Júlio因为感情破裂(或是理想爱情崩塌)去杀害女主角Ilda这个情节很难不让人觉得厌女(这里需要分情况讨论:创作者厌女或创作者在表现厌女的社会现实,不过这个部分的分析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了),但是通过城市建筑来构建爱情和生存的思路实在是在对我的口味了,因为这样电影里往往化身为“理想”的爱情总是飘在天上,而生存却不是一个可以脚不沾地地讨论的问题,楼房和街道这些坚实的存在是它们之间的一架梯子,而这部电影的“梯子”搭建得着实稳固,而且还非常有审美情趣,既没有忽视城乡差别,也没有放弃审美坚持,电影的构图大多都建立在建筑物的特点上。(所以我还是可以理解“里斯本之恋”这个译名的。)电影里Júlio和Ilda感情尚好时,处于极低位的修鞋铺(Júlio来里斯本以后工作的地方)尚未完全成为底层的象征(Ilda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女仆,她带着那个家庭里要修的鞋到修鞋铺时总会有一个从铺内窗口拍城市街道的镜头,当Ilda还没走近这扇窗但已在不远处时,铺里的人可以看到她全身,通过这扇窗由铺外往铺内看是可以看到正在工作的修鞋匠们的头部的,如果那是一扇平常的一楼的窗户,Ilda走到那样的一个位置时,里面的人至少是会看不见她的脚的),随着他们感情的变化,这些建筑物才逐渐开始斤斤计较地丈量被牵涉进爱情里的距离。
而Júlio和Ilda的感情破裂源于一次双人舞,他们外出到了一个有许多年轻人跳舞的地方,Ilda很喜欢跳舞并且学会了当时那个地方正在跳的舞步,而Júlio看起来像是没学会或者并不想配合Ilda,期间有另一对情侣伴随着他们;过了一会儿Júlio实在难忍头痛,下楼去药店买药,Ilda重新回到跳舞的地方,并接受了一个男人跳双人舞的请求,然而这个男人跳着跳着舞就骚扰起了Ilda,陪着Júlio和Ilda的那对情侣上前解围,Júlio或许在买完药返回时看到了这一幕,他们离开跳舞的地方时其他三人都有意疏远Ilda;而这时镜头里被疏远的Ilda看起来非常地在状况外,她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被这么对待,或者说她可能因为并不同意他们对她的态度而表现得不太在意,她还在街上买了一份爆米花,然后问其他人要不要吃,他们此时仍然不想理会Ilda,Ilda见状往空中撒了一把爆米花,然后用嘴接爆米花,最后吃掉接住了的爆米花;Ilda吃爆米花的动作在电影里被详细表现了出来。
这组镜头传达的态度似乎是Ilda完全有权利解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她有权利在想跳双人舞时接受另一个男人的邀请,真正有错的是骚扰她的那男的;尽管当时的普遍观念就是倾向于不听她的解释并且责怪她。在Júlio拿刀刺向Ilda以后,他并没有从困境中挣脱出来,他先跑到酒吧打砸了一番,然后冲出酒吧跑到马路上,车流向他冲来……初到里斯本且迫切需要在此立足的他不但没有脱离生存困境,反而变得更加无处容身了,这时我们会发现爱情不是最主要的把他带到陷阱里的因素,然而他“复仇”的刀却刺向了无辜的人(后来今村昌平的《我要复仇》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但是今村昌平的批判态度更坚定而且非常毒辣)。这样的故事在华语电影里有一个人们更为熟悉的名字——《牯岭街上面杀人事件》,而《里斯本之恋》则是被铺满了葡萄牙音乐的更为悠扬的“里斯本青年杀人事件”,感觉Os Verdes Anos根本不是电影的歌曲所说的“黛绿年华”,而是“惨绿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