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敏阿姨为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式的故事,那么影片《出走的决心》则以冷静、克制、客观的创作观,为观众呈现了决心背后的泥沼,这不是李红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红在发生,但她们终身未能出走,被长久地困在等待里。

说影片很客观,首先是因为片中的人物都处于平均值,没有刻意的添加或削减。将李红的遭遇搁置于社会面,应该处于日子还能过的层级——距离不幸尚有距离、够到幸福几无可能,如果她没有那一刻的决心,一生也就那么过去了,她并不比同时代的女人更糟,瞧,那个被老公宠着的马婕,不也成了被留在家中带孙子的老人么。

李红的丈夫孙大勇,有观众说“姜武演得保守了,应该让自己爸来演”,也有观众说(估计是男性)“哪有孙大勇这样的男人,纯属刻意抹黑”,要我说,孙大勇这个人物很客观,导演既没有厌男也没有媚男,他就是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典型男人。在外没有什么大作为,送个礼也会冒泡,但回到家却以“明事理”的一家之主的身份吆三喝四,他在既有的男女权力框架下,行使着他认为应得的那一份。

女儿孙晓雪,那几乎就是当下子女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对于母亲的同学聚会,还是学习驾驶、买新车,她都是支持的,一如我们这个时代吃到性别平等红利的子女,她会将红利的一部分拿出来与母亲分享果实,一半出于对母亲的怜悯、一半是因为这些对她来说尚有余力;但,当她自身陷入困境,需要有人为自己做出牺牲,她第一时间会选择牺牲母亲,与父亲站到一队,成为指责者、胁迫者。

女婿徐晓阳,看起来有着比岳父孙大勇更多的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同,但只不过是男女拥有同等经济能力下的一种狡黠,这个人物同样很时代。徐晓阳会对孙晓雪嘘寒问暖,甚至还有些耙耳朵,他也会为孙晓雪挑选衣物,以示某种关心。但,带孩子很少上手,打圆场的背后更多是在推卸责任,即便是给孙晓雪买了衣服,也是以婴儿不伤肤为首选,比起岳父孙大勇,徐晓阳肯定是进步了的,但远达不到进化的程度。

以上的客观,在当下“吸睛”为主的市场内,是罕见而珍贵的。所以,当李红奔赴山川湖海、压遍大路小径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舒畅和庆幸,而不是一种胜利;当我们看到电话那头的孙大勇窝在逼仄的空间内,两眼茫然、孤寂落寞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某种时代的悲哀,而不是复仇般的大快人心;也正是这份客观,令“我们生来不属于什么地方”,变为一种自由意志的传递,而不是农奴翻身的号角。我喜欢这份客观,深爱着这份客观,这份客观是今年女性题材中的独一份,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