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苏敏阿姨为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式的故事,那么影片《出走的决心》则以冷静、克制、客观的创作观,为观众呈现了决心背后的泥沼,这不是李红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红在发生,但她们终身未能出走,被长久地困在等待里。
说影片很客观,首先是因为片中的人物都处于平均值,没有刻意的添加或削减。将李红的遭遇搁置于社会面,应该处于日子还能过的层级——距离不幸尚有距离、够到幸福几无可能,如果她没有那一刻的决心,一生也就那么过去了,她并不比同时代的女人更糟,瞧,那个被老公宠着的马婕,不也成了被留在家中带孙子的老人么。
李红的丈夫孙大勇,有观众说“姜武演得保守了,应该让自己爸来演”,也有观众说(估计是男性)“哪有孙大勇这样的男人,纯属刻意抹黑”,要我说,孙大勇这个人物很客观,导演既没有厌男也没有媚男,他就是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典型男人。在外没有什么大作为,送个礼也会冒泡,但回到家却以“明事理”的一家之主的身份吆三喝四,他在既有的男女权力框架下,行使着他认为应得的那一份。
女儿孙晓雪,那几乎就是当下子女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对于母亲的同学聚会,还是学习驾驶、买新车,她都是支持的,一如我们这个时代吃到性别平等红利的子女,她会将红利的一部分拿出来与母亲分享果实,一半出于对母亲的怜悯、一半是因为这些对她来说尚有余力;但,当她自身陷入困境,需要有人为自己做出牺牲,她第一时间会选择牺牲母亲,与父亲站到一队,成为指责者、胁迫者。
女婿徐晓阳,看起来有着比岳父孙大勇更多的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同,但只不过是男女拥有同等经济能力下的一种狡黠,这个人物同样很时代。徐晓阳会对孙晓雪嘘寒问暖,甚至还有些耙耳朵,他也会为孙晓雪挑选衣物,以示某种关心。但,带孩子很少上手,打圆场的背后更多是在推卸责任,即便是给孙晓雪买了衣服,也是以婴儿不伤肤为首选,比起岳父孙大勇,徐晓阳肯定是进步了的,但远达不到进化的程度。
以上的客观,在当下“吸睛”为主的市场内,是罕见而珍贵的。所以,当李红奔赴山川湖海、压遍大路小径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舒畅和庆幸,而不是一种胜利;当我们看到电话那头的孙大勇窝在逼仄的空间内,两眼茫然、孤寂落寞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某种时代的悲哀,而不是复仇般的大快人心;也正是这份客观,令“我们生来不属于什么地方”,变为一种自由意志的传递,而不是农奴翻身的号角。我喜欢这份客观,深爱着这份客观,这份客观是今年女性题材中的独一份,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为什么说《出走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
此心安处是屋家~
电影《此心安处》极罕见的一部作品中,从“物理空间”、“情感意义”以及“生命承载”三个纬度对“家”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延续着《阿甘正传》历史厚重的沧桑与时光无情的陡转,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为主线,以固定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