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中规中矩,并无新意。和《日落黄沙》一个水准的二流作品/大片,看在黑泽明的名头打个三星以示失望。
看前:
久仰大名的黑泽明作品,终于能在大银幕相遇。不知道现在对这种大片杰作是像当初《七武士》那样欣赏还是像好莱坞那样排斥?
看后:
黑泽明这次让我失望了。同样是战争长片,相比精彩紧凑的《七武士》,本片则是黔驴技穷的费力不讨好之作,节奏和内涵都差了许多。尤其色彩也是这舍内求外、舍本逐末的祸因之一。虽然没看过莎剧,但仍觉得这是不成功的改编-至少在思想性上远不如《蜘蛛巢城》。
如僵尸或裹脚布,完全僵化的典范,从内到外已经没有任何活力了。当然,黑泽明75岁拍出来这种电影可能是江郎才尽、日薄西山了,今年张艺谋75岁要是能拍出来这样的片子也算是回光返照了。
刚看完布列松的《武士兰世诺》,几乎是相似的叛乱故事。然而两倍的时长,广度和纵深却成反比,戏剧和电影书写的分歧难以消弭。
在接受了布列松的电影后,本片的宏大叙事几乎全是冗余,视听也多属不必要的渲染。前者由外向内主动寻觅;本片则是由内向外的灌输。
节奏慢不是问题,但拖沓就不对了。从开头铺垫开始,剧情大致走向完全在意料之中。从小流汇成江河,逐步激化、墒增…然而到最后也没憋出来什么新花样,结尾反倒开始了说教,更为失望。
视听上,一股张艺谋味儿,总体上规矩板正、一板一眼。大场面调度,色彩和构图讲究-然而这就像我此前说的也是败笔之一,配乐或许还可以。氛围渲染有一套,但略有浮夸造作。
虽说不只是最直接的感官层面的动作爽片,但依旧停留于外部格局的桎梏,未能真正深入内心。内外的斗争虽然都有,但一贯性还是不够,外在的运动大于内在的运动
角色
人物形象还是单一刻板。歌舞小生游逸于主线之外,一方面掌控着笑料,另一方面掌握着真理。
主公从万人之上到落魄,权力颠倒揭示出体制的荒谬,日本的忠诚根植于皇权大于人理。日本人的扭曲和疯魔,某种程度上来源于表里不一,欲望和礼仪的张力。每个人各为私欲,大概是乱下的同一吧。
ps.末和枫到底是两个人?搞混了。
居然是仲代达矢饰演,虽然也确实相像。
现场有人带猫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9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7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4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7.6
25.5.21于北影
吐槽《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最后的电影-《不散》 -后迷影时代的经典
评分:B+7.7(暂定)不错的电影,细节有侘寂之美,有浪漫的余温,但整体没能太感动我—和观看方式、状态(不够投入)有关系。有以下两个原因-影片本身和主流电影以及蔡明亮自身电影内容、风格的差异。首先,由于对本片溢美之词颇多,以为是对迷 ...
爱在三部曲-重温札记/简评
评分:A- 重温“爱在三部曲”—札记/简评 - 微信公众平台综评:三部曲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的整体弧光,难以割舍单独谈论,必须要在彼此之间才能看到深刻的变迁痕迹。因此也不必论出高下。影片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剧本精良结构完善,既有波折 ...
两次观感札记(水文)
C+6.8蛮失望的,有可能是心境不对吧。目前看到林奇最无感的一部,我对林奇的爱可能还是集中于《穆赫兰道》吧。可能没有《内陆帝国》难以理解,但确实没有感触,难以沉浸其中。在我看来就是喃喃自语、故弄玄虚的B级片,深邃程度未能get。很多 ...
七夕观看-关于爱情的永恒主题
评分:B-6.8七夕独自来看,以为会和《情书》、《四月物语》等日式恋爱小甜剧一样平淡光鲜又琐碎无味,加上top250,八成会不喜欢,不过比预期好些-尤其是后半段。简要批判:开场三分钟就定调了,大致知道是什么模子里刻出来的片,不对路数 ...
废墟中的情欲-攀爬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末世寓言
评分:A8.4/8.5雨日,继《河流》,观看正应景。(上周刚看完雅克贝克的洞。)看到第五部蔡明亮,终于有一部能惊艳到我且为其感动和陶醉的作品,五星奉上。本片带有科幻和寓言/预言性质,却又格外深入现实。能否和如何做到把现实与超现实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