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中规中矩,并无新意。和《日落黄沙》一个水准的二流作品/大片,看在黑泽明的名头打个三星以示失望。
看前:
久仰大名的黑泽明作品,终于能在大银幕相遇。不知道现在对这种大片杰作是像当初《七武士》那样欣赏还是像好莱坞那样排斥?
看后:
黑泽明这次让我失望了。同样是战争长片,相比精彩紧凑的《七武士》,本片则是黔驴技穷的费力不讨好之作,节奏和内涵都差了许多。尤其色彩也是这舍内求外、舍本逐末的祸因之一。虽然没看过莎剧,但仍觉得这是不成功的改编-至少在思想性上远不如《蜘蛛巢城》。
如僵尸或裹脚布,完全僵化的典范,从内到外已经没有任何活力了。当然,黑泽明75岁拍出来这种电影可能是江郎才尽、日薄西山了,今年张艺谋75岁要是能拍出来这样的片子也算是回光返照了。
刚看完布列松的《武士兰世诺》,几乎是相似的叛乱故事。然而两倍的时长,广度和纵深却成反比,戏剧和电影书写的分歧难以消弭。
在接受了布列松的电影后,本片的宏大叙事几乎全是冗余,视听也多属不必要的渲染。前者由外向内主动寻觅;本片则是由内向外的灌输。
节奏慢不是问题,但拖沓就不对了。从开头铺垫开始,剧情大致走向完全在意料之中。从小流汇成江河,逐步激化、墒增…然而到最后也没憋出来什么新花样,结尾反倒开始了说教,更为失望。
视听上,一股张艺谋味儿,总体上规矩板正、一板一眼。大场面调度,色彩和构图讲究-然而这就像我此前说的也是败笔之一,配乐或许还可以。氛围渲染有一套,但略有浮夸造作。
虽说不只是最直接的感官层面的动作爽片,但依旧停留于外部格局的桎梏,未能真正深入内心。内外的斗争虽然都有,但一贯性还是不够,外在的运动大于内在的运动
角色
人物形象还是单一刻板。歌舞小生游逸于主线之外,一方面掌控着笑料,另一方面掌握着真理。
主公从万人之上到落魄,权力颠倒揭示出体制的荒谬,日本的忠诚根植于皇权大于人理。日本人的扭曲和疯魔,某种程度上来源于表里不一,欲望和礼仪的张力。每个人各为私欲,大概是乱下的同一吧。
ps.末和枫到底是两个人?搞混了。
居然是仲代达矢饰演,虽然也确实相像。
现场有人带猫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9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7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4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7.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7.6
25.5.21于北影
吐槽《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简评
B+8.0/8.1久仰,第一部吴宇森。香港警匪片的一个成功范本,模板出来的东西上限在那,毕竟本片还是做到了上乘。实际上也是美国黑帮片、西部片……种种好莱坞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多少被感动了,选择相信这场梦-好莱坞的神话。要承认作为现实之 ...
观感
B7.8新浪潮低成本实景拍摄的短片,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很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意义。1(让杜歇) 经典而平淡的法国情人故事 7.42(让鲁什)北站 精炼的短片,从爱到恨冲突燃烧,城市的黑暗传说。 8.3了解后更爱还是无感 情感计谋更可气3 ...
三刷观感简述
A9.0从两年前初看时不明就里,到今年第一次完整看下来时云里雾里,到二刷有所感悟,再到今天似乎可以切入其中了。从最初想打三星,到二刷不忍打四星,到这次终于可以安心打五星了。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能所创作的纯粹完美融贯的影像,一方面他是超绝 ...
观感和简评
A8.5/8.6久仰,据称是安哲安哲最好的一部。倒数第二场安哲,果然是集大成之作,最具史诗气质的恢弘杰作。从个人履历到集体记忆再到民族历史,深入骨髓地揭示出三位一体的悲剧宿命。观影体验上,前期略困没看进去,五十分钟后则彻底投入。视听 ...
观感
B+7.9中规中矩的佳作,没能完全理解也没能惊艳到我。前期几次咪眼,人物关系、时间线和剧情线都没梳理清楚,只觉得穿过一层层迷雾就像林奇电影的一次次梦醒。同属大导演的遗作,让我联想到《闭上眼睛》和《牺牲》,均在异地拍摄,野心勃勃却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