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说出一些我原本以为会在大荧幕上消失的故事,p2p暴雷割韭菜、医疗保障不健全不作为、劳动仲裁高成本难维权、中年就业困局、房地产缩水等。

不从电影的角度看它,单从选材和表达的角度,它已经尽力了,即使有删减、有争议,也值得一看,一方面“看见总比看不见更好”,另一方面有争议就要参与争议,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都是宝贵的,要勇于发声。

电影里出现的“路路通”,在现实里确实有不少原型,自己在去年有幸使用过一款叫做“骑手小区楼号地图”的小程序,City walk的时候在某老旧小区迷路了,误打误撞找到了这款外卖骑手地图,抄近路顺利离开。地图上有许多骑手的标语,比如“这附近有人养鸽子,拉我一身粑粑”,再比如“xx有便宜的网吧可以蹭空调”。

中年就业危机确实存在。就个人感悟来说,在????厂干了两个月招聘,对太多求职的中年人点击了拒绝,三十三岁以上的人根本就不考虑让他们过简历。看到过中年人在简历上写“我真的很需要这个工作机会”,也有被拒绝的中年人三番五次来询问你“我真的不行吗”“真的不再考虑考虑我吗”“我可以做……”。他们在尽力抓住每一个求职机会,张开双手捍卫身后的家庭。

电影里外不乏高志垒们,大厂被辞的高级程序员,他们的苦难也是真实的,怀着美好的憧憬在园区附近买下巨额房产,贷款背上十几年,结果公司要降本增效把他们优化了,房贷瞬间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有人坚持偿还保房卫家,有人变卖资产抵住窟窿,还有人精神失常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我们都清楚,个人工作被公司裁决了,但是个人命运的背后牵连着经济形势等大环境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太多可以窥见民生的角落:

1、前段时间从做自媒体的朋友们那里得知,自己的工作室裁员了,二十多人裁到只剩七八个人,为了提高竞争力工作量只增不减。同一桌的其他朋友,已经放弃全职做自媒体,收心找工作进体制。

2、2018年及以前,做义工都是有工资的,虽少但有。现在的义工基本没有工资,并且被当成黑奴苦力使唤的几率大大增加。

3、暴躁的危险事件频发。最近治安问题变多了,大到刑事案件,小到经常有人在街上发生争吵。

4、马路边的劳动市场,等待临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中年人,老年人往往抢不过中年人,只能等待老板安排机会。

5、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往往在凌晨一点到三点行动,赶在环卫清洁工上班之前,尽可能多的捡走可回收的垃圾,与他们沟通之后,发现他们中大多是没有退休金和养老金的老人,也不被子女赡养。

6、地摊经济的腾飞。可以去广元地下商场,西宁的大兴街夜市,非常繁荣的小摊经济,聚集了众多性价比高的商品,也不乏消费者来来往往。

……

大环境总是给人一种不可抗力的压迫感,但个人在“身不由己”的信息漩涡沉沦太久,就容易陷入悲观郁结之中。联想到这一点,《芙蓉镇》里面有一句话,对我又非常具有激励性:“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我很反感过头的宏观叙事。比如前段时间的奥运会,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着“为国争光”“中法友谊”,炒作着“赛事不公”的声音,蚕食人民的注意力。我也在看比赛,但是更忧虑和在意同一时期出现的“网证网号”和“延迟退休”。

“网证网号”这样切身关切到个人隐私和安全的规定,应该引起广泛讨论才是,但网证网号8月25日就会终止意见征集并推行,软件都做好了,那是不是该直接给自己选一个吉利一点儿的号码呢,还是说该再拼一把,去意见征集的网站投递自己的观点,搏一搏微小的火种呢?

宏观叙事把现实浪漫化,过头的宏观叙事甚至有梦幻化的效果。个体福祉、个人利益和阶级差距被缩小到新闻报纸最小的板块,英雄主义、民粹教育、粉饰太平和娱乐至死反倒铺天盖地地麻痹着神经。

我们不能将个体的感觉从历史的洪流中剥离出来,但也不能把自我交给洪流任流啊,这和不会游泳就下海有什么区别。

想起来前几天在西宁,万达商场外聚集一群美团骑手。他们坐在彩虹阶梯上打扑克,总有人行色匆匆,加入战局两分钟就放下手牌接单要走,也总有人能拿起这些牌继续打下去,不违和、不梗塞,失语城市中流动的人们,为了生活努力喘气、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