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符号”是电影《杀生》最鲜明的特点,且没有之一,影片开场便给到牛结实一组下山镜头,结尾又恰好是一组上山镜头,这“一下一上”不仅勾勒出他生命的轮廓,更让所有矛盾聚焦于一个关键问题:谁杀了牛结实?
为了寻找答案,影片引入补充视角“我”,然后以非线性叙事和侦探片架构展开故事,在层层迷雾被拨开后,观众反而更加糊涂了,仿佛每个人都参与了牛结实的死亡,但又都没有直接参与最终的绞杀,导演管虎试图用人性模糊善恶、以父爱遮掩伤痛,这究竟是他的“不可言说”还是“力有不逮”,我更倾向于后者。
管虎的力有不逮在影片中能找到诸多例证,我列举两处:①“大闹天宫”的语意空缺:看过影片的朋友,一定能从牛结实在长寿镇的一场场闹剧中找到“大闹天宫”的影子,牛结实就像一只未被驯服的野猴子,撩拨着祖训族规,拉扯着人们的神经,给影片制造了诸多的喜剧效果,但笑声不能掩盖牛结实“大闹天宫”心理的悬浮,直到影片结束我也没有找到他“闹”的心理依据,那答案就只有一个——为了与那一跪形成反差从而引爆泪腺,这是一个讨巧的商业行为,更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无/能之举”;②类型杂糅下的无力感:《杀生》为什么会让观众觉得好看,主要原因是它杂糅了喜剧、侦探片、悬疑片等诸多类型元素,有泪点有笑点还能动脑子,乍一看确实不错,但也正是因为过度的杂糅让影片失去“拳拳到肉”的力度,完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沦为“花拳绣腿”,让所有架构起的影像符号夭折收场,比如牛结实带着一群孩子冲到祠堂的镜头,本该具备“去陈破旧”的力度,让影片的层次升华至新生力量“对于封/建/礼/教”的征讨,但导演选择了大转弯朝着泪腺奔去,这条线就像最终将要滚落的石头那样,注定一个人也砸不到。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给它7分,因为第一次观影时我笑过、哭过,为黄渤精彩表演鼓过掌,也为余男的身子流过口水,但问题就是问题,遮不住也藏不了。
(另,请管虎导演以后挑选音乐要慎重,看完《杀生》至今,每当我听到生日快乐歌,都会想起黄渤和他的那口蓝棺/材,谁懂)
《杀生》:谁杀了牛结实?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
此心安处是屋家~
电影《此心安处》极罕见的一部作品中,从“物理空间”、“情感意义”以及“生命承载”三个纬度对“家”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延续着《阿甘正传》历史厚重的沧桑与时光无情的陡转,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为主线,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样板】
什么是群戏群像?什么是老中青同台竞技?电视剧《北上》给出了一个标准解!看到第16集,愈加发觉《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抬人之实的假群像剧,它几乎将老中戏骨和青年演员戏份均分,形成代际分明却又缠绕生长的故事情感线,使得剧情向纵深发 ...
《滤镜》:不爱时代的爱情宣言
身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尚且松动,遑论感情,何谈爱情。在“爱自己”的鸡汤滋补下,愈来愈多的人走向“只爱自己”的极端,爱能力几乎空槽,容颜形体、学历收入、罗曼蒂克在偶像剧的加持下,成为阻绝常人勇敢寻爱的高墙。庆幸的是,在这个“不爱” ...
为什么说《出走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如果说苏敏阿姨为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式的故事,那么影片《出走的决心》则以冷静、克制、客观的创作观,为观众呈现了决心背后的泥沼,这不是李红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红在发生,但她们终身未能出走,被长久地困在等待里。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