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改革大多以失败告终,有人总结出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改革悖论”。
所谓“改革悖论”,就是改革所借重的力量,恰恰是你所要改革的对象。换句话说,你要让改革对象自我改革,让既得利益者主动拿出自己的利益,这就比登天还难。
雍正在位时的改革是成功,他推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最终都成功了,为下一代乾隆留下了一个充盈的国库,乾隆这才有了挥霍的资本。
那么雍正是如何破解“改革悖论”的呢?
启用新人。
要让现任官员推行新政,他们是一百个不愿意,包括如张廷玉、马齐等这样的军机大臣也不愿意去做。
雍正想让年羹尧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年羹尧不配合;雍正又想用李绂,结果反而差点杀了李绂。这都说明,改革不能靠既得利益者。
于是,雍正用了田文镜和李卫。
他让田文镜在河南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而田文镜并非科举出身;让李卫在两江实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而李卫只是一个仆人。也就是说,这两个人都不是既得利益者。本来还有一个孙嘉诚,但过早被年羹尧杀了。
但启用新人就一定能成功吗?
不一定。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也用了一大批新人,但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所以,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改革者的魄力。
雍正改革成功,没了雍正的决心和魄力,是断乎不能成功的。他不怕得罪那群既得利益者,甚至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也在所不惜;他勤劳执政,日以继夜、宵衣旰食,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
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革成功了,骂名也少不了。
雍正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骂名最多的皇帝,在他在位时,就有篡位、改诏、弑母、杀弟等重重罪名。死后,就有更多的传闻,甚至有人说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那些既得利益者没办法阻止改革,就只有造谣生事,来弥补心理上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