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像电影名一样吧,从男主这样一个传统的、中年父亲亦是儿子和日本社会精英男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制造一个道德困境来讲述了他观念层面的一次痛苦的变革。我想,变革的缘由和过程中那些由社会、传统施于男主的貌似没有理由回避的痛苦是是枝裕和想讽刺的、揭开的,变革的结果是他认同的——一种对东亚父权观念的期许。
看的时候觉得好压抑,好像男主在传统父权观念——重视血缘、权威还有绝对功利的优绩主义的浸泡下作茧自缚,不自知地用着一套也许违背自己最真实情感的绳索将自己、身边人绑架。看似他主宰着剧情走向,妻子、儿子、另一个家庭好像都要顺着他的别扭又顽固的意志行事,他仿佛高高在上 控制着俯视着一切。但其实,与身边人心理上能够对爱坦诚给予和接受的状态相比,从身心上全然被捆住的只有他自己一个,显得可悲可怜又可笑,他变成被身边人和现在的我们无声俯视着的、矮矮的、芸芸父亲中的一个,被社会塑造着,自顾自地痛苦着,也被身边人感化着,最后被也许真实的自我和无法否认的情感联结找上门来。
如果单看血缘和亲情这个话题,那如父如子肯定不如小偷家族那么丰满,是枝裕和只是从一个父亲亦是儿子、一个传统男性的视角去蔓延情节,拍他所想、所做,所以难免让人觉得好单调 平面,也更容易放大对男主传统的观念和行为的不满(他在电影中绝对中心的位置也让他好似被独立出来 孑然一身,所以观众对影片的感受更多是出于他 也更指向他),但再想这是不是是枝裕和的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