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算是比较规矩正统的励志片,题材选得好,完成度也是行活平均标准。

实现梦想的过程还是相对顺遂的好莱坞叙事,阻挠者坏到底,质疑者隔一场戏就被折服并成为头号粉丝云云。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最后整条海滩/全国欢庆的场面,并没有那么代入到欢庆的喜悦中,最直观的感受竟然是讽刺和凉薄。

在你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前,没有人有义务相信你,而这个过程就如同横跨英吉利海峡最后10公里浅滩时,无人陪同,一片漆黑,更要命的是,漫长得不知何时能结束。

你四顾茫茫,不知道要游向哪里。你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没有人能真正帮你。自始至终,都只有你自己。

高光的时刻,像海滩篝火,像举国庆祝,如梦似幻,却也转瞬即逝,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克服了什么。

但同样,真正令人热血沸腾的也正是由于发自心底的热爱,你一门心思地想方设法地去做好这件事,seize every chance,困难都像红水母一样,咬咬牙可以拨开。

其实,女人只是困境的一个面向。

虽然对于这部电影,性别是最强调的一个面向:

女主姐姐的女性困境是她将情爱置于个人成就之上;女教练的是没有人相信女子的实力导致她只能在体系中沉于下寥;母亲的是她明明有远见卓识却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只能在子女的教育上寄托自己的理想。

跨出女性这一层,其实困境也并没有终止。就像Benji试了12次总是以失败告终。男人也有困境。只是他们的困境以被更平等和更“当作人)的视角对待,而女性在女主这样的英雄运动员出现以前,被作为是劣等性别—只适合吃水果,唱唱歌,不能参与意志力和体力的搏斗。

真正睿智的人,例如海边大叔,懂得跨越这些约定俗成的世俗观念,直击女主的本质—她就是游得快。管她是男是女。

哪怕在100年后的今天,女性主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真的可以说,人类对于“贴标签”后开展鄙视矮化和嘲笑这件事,又长进了多少呢?

我想,除了女性主义,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女性只是困境的其中一种而已。各种各样的非主流少数群体,也有类似的困境。而如果作为女人,我们不止为女人发声,而是从思想根源上意识到我们在别人的困境里也可能是施暴者的角色,这可能才是更长远的意义。

管他什么边界门类。贴了什么标签。直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