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0,同豆瓣
于小西天,接着《绝美之城》观看(这部直接变为英文了)
1观感:很难评价,整体风格谈不上多喜欢,视听语言也不太合胃口,但依旧瑕不掩瑜,总有那么些惊喜和触动。
2情节:如同一首人生协奏曲。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立的音符,多线叙事和蒙太奇拼凑出水晶般的碎梦。依旧和上一部一样,从一个老骥伏枥的艺术家视角出发(两个片的主角都很像博尔赫斯),本片情节相对清晰聚焦,但主旨更为广博。
当然,多线叙事不免落入大杂烩,加之收束总汇的能力不够,编织得不够自然,有覆水难收之势。
情节平行而非网状的交汇,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有割裂的拼贴之嫌。
当然,就两条主线来说还是明了的,两个人物如同一副双面镜,指向理想主义者/艺术家的两条道路:要么牺牲献祭,要么逃避妥协。当然,也不能这么简化。
不由得想起某位挚友,大多报喜不报忧,而如今也分道扬镳,或许我选择的是理想。
总的来说,第一条线云里雾里,观感平平;第二个故事比较喜欢。
3不足:
标题确实有点牵强,哪怕是侧影也应该叫做“年轻”,气盛实在有点不着调。
绚丽的特效,游戏感动作性十足的视听语言,无厘头幽默都有种生理爽感(比布达佩斯大饭店那样的无谓设计强多了),但有点出戏。不过草坪那段超现实场景很喜欢。
鸡汤式的对白、生硬的说教,不自然。
结尾的《简单乐曲》不够惊艳,雷声大雨点小,本片也是如此,野心大于能力。设想下换成《mayonnaise》会多么震撼。
4主题:情节主线虽谈不上复杂,但内涵之丰却难以简单概括,从衰老、婚姻到理性和现实的斗争…
这里主要说一下迷影/艺术家的主题。一个热评说得很好,年少时选择一条道路并持续练习,但直到年老才逐渐看清,这时才开始真正的创作。期间必定充满了挫折和波折,就像《日以作夜》中详细描述的,可能会失去演员,可能灵感枯竭,可能向现实妥协…
依旧《八部半》的影子。
ps.同样是生命主题,《生命之树》也是野心大能力小、深度不足广度有余,但本片更能踩到点上。比《诗》那样情节传统、匠气十足的,这部反倒更得我心。
2025.3.30
《年轻气盛》大银幕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