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美元。

这是今年的科幻动作恐怖片《原始战争》的全部预算。对比一下,最近的《侏罗纪世界》系列随便一部都要烧掉两个亿。但澳大利亚导演卢克·斯帕克偏偏用这点钱,在越南丛林里搞出了恐龙大战美军。

1968年,越战最血腥的时期。一支绿色贝雷帽小队在丛林深处失踪。指挥官派出秃鹫小队——七个身经百战的侦察兵去找人。结果他们发现,杀死绿色贝雷帽的不是越共,是恐龙。

对,恐龙。

霸王龙、迅猛龙、翼龙,白垩纪该有的都有。原因是苏联在那片山谷搞了个粒子对撞机实验,想用虫洞传送军队,结果把恐龙传送过来了。

这个设定乍听荒诞。但你仔细想想,其实挺有料。

越战本身就是美国历史上最魔幻的战争之一——一个超级大国在热带雨林里被打得灰头土脸。丛林、泥潭、看不见的敌人、精神崩溃的士兵。现在再加上恐龙,不是更魔幻吗?《现代启示录》遇见《侏罗纪公园》,这个混搭自带病态的合理性。

冷战也是个妙笔——苏联搞粒子对撞机,搞疯狂实验,搞世界末日武器——这都是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核威胁、太空竞赛、相互保证毁灭。在这个背景下,意外打开虫洞把恐龙传送过来,反而不显得太离谱。

这部片子最让人意外的地方,是特效。

700万美元能拍出什么?

按照好莱坞的标准,什么都拍不出来。一个大明星的片酬都不够。

但片子里的恐龙看起来居然不廉价。迅猛龙的皮肤纹理、霸王龙的肌肉运动、翼龙扑杀时的速度感——很多镜头放在大银幕上也不丢人。

这就是聪明的地方了。

导演卢克·斯帕克之前拍过不少小成本搞大场面的活儿。他知道怎么骗观众的眼睛:用光影,用剪辑节奏,用场景构图。恐龙从暗处袭击的镜头特别多,不是因为想吓人,是因为黑暗能藏住特效的瑕疵。

但也有代价。

片子前半段的动作戏太暗了。有些场面你都看不清发生了什么,只听见枪声和吼叫。这是低成本电影的老毛病——钱不够,就用黑暗遮羞。

不过等到第三幕,当霸王龙一家闯进苏联基地大开杀戒的时候,电影把钱全砸到位了。那场戏拍得真狠。成年霸王龙用嘴叼起士兵往墙上砸,幼崽在旁边学着咬人。这种暴力美学,比《侏罗纪世界》那些PG-13的温吞水有意思多了。

观众想看什么?想看恐龙吃人。想看血浆。想看一群拿着M16的大兵被史前怪物追着跑。《原始战争》在这方面不含糊,它知道自己是B级片,索性就往爽片方向拍。

剧本是这个电影的软肋,但也没什么大毛病,无非套路。

一群人进入危险区域,一个一个死,最后炸掉实验室。七个队员,除了队长贝克,其他人基本都是功能性角色——这个负责搞笑,那个负责牺牲,这个负责死得悲壮。

唯一尴尬的是那个苏联女科学家索菲亚。她的角色设定是来解释剧情的——为什么有恐龙,粒子对撞机是怎么回事,苏联将军为什么是坏蛋。她像个维基百科条目,走到哪儿解释到哪儿。这种工具人角色,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

但电影的诚意足以覆盖这些短板。

卢克·斯帕克接受采访时说过,拍这片子是为了"传承"——留下些东西。他新当了父亲,开始思考什么东西能传下去。这个心态反映在电影里,你能看出来。

这不是一部算计好的商业片。它没有续集铺垫,没有宇宙扩展的野心,没有IP运营的考量。它就想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群人在不可能的环境下战斗,最后做出牺牲。

片尾很有意思:粒子对撞机被炸了,恐龙开始迁徙出山谷。美军指挥官很失望,觉得失去了改变冷战格局的机会。但那个苏联女科学家说,损害已经造成了,恐龙会扩散到世界各地。

这个结尾没有给什么希望。有些灾难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

这种悲观主义,让电影有了分量。它不像《侏罗纪世界》那样,非要给你一个温馨的大团圆。它就是在说:人类很渺小,历史不会因为几个英雄就改写,有些错误会永远留下痕迹。

越战不就是这样吗?

电影里死了很多人。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没活到最后。

大多数死亡场面拍得很直接。没有慢镜头,没有悲壮的配乐,没有临终告白。就是,人在某个瞬间消失了,然后战斗继续。

这种处理方式很越战。越战纪录片里,士兵经常说起战友的死:上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没了。没有意义,没有仪式感,就是突然消失。

《原始战争》把这种感觉带进了恐龙片。它不想给你英雄主义的幻觉,它想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混乱和荒诞——你不知道自己会死在越共的子弹下,还是史前怪物的嘴里。

电影最后,只有四个人活了下来:女科学家,菜鸟通讯兵,副队长,还有一个叛逃的苏联士兵。

他们来自不同的阵营,本来应该是敌人。但恐龙让这些意识形态的界限失去了意义。当一只霸王龙冲过来的时候,你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不重要了。

这个隐喻很明显:面对真正的威胁,人类的那些分歧都无关紧要。

越战也是这样。美国和苏联在那片丛林里玩代理人战争,牺牲了几百万越南人和几万美国大兵。但那场战争真的有意义吗?到最后,谁赢谁输又有什么区别?

电影没有把这个主题喊出来。它就藏在叙事里,让你自己去想。

这是好电影和坏电影的区别。坏电影会把主题用台词说出来,生怕观众不懂。好电影让你看完之后,突然停下来想:等等,这片子是不是在说别的东西?

《原始战争》做到了一半。它的主题是到位的,只是表达太粗糙。如果剧本再打磨一版,台词再精炼一些,人物再立体一点,这片子能上一个台阶。

但它已经是澳大利亚独立电影能做到的极限了。

在好莱坞大片越来越无聊,越来越公式化的今天,这种粗糙的、有缺陷的、但充满野心的电影,越发让人怀念。

它提醒我们:电影可以不完美,但必须真诚。

它就是想拍恐龙吃人,想拍爆炸和血浆,想拍一个荒诞的战争寓言。

然后它就这么拍了。

没有绿幕,没有大明星,没有好莱坞的光环。

就是一群澳大利亚人和他们的恐龙梦。

这,挺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