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查寝学姐的新闻特别火爆,这件事情发生后,江苏师范大学讲师杜连森发表的《「打工人」的困境:去技能化与教育的「空洞」》的论文也「火」了 。人物周刊转载了这篇论文,大家可以找来看。这篇论文谈论的职业教育失效,恰好和小津在1936年拍的电影《独生子》主题一致,我们来谈谈教育失效的问题。

...

“妈妈,我会成为伟人的”

这句话是影片中的儿子对妈妈说的。当时他们家境贫寒,本不能够支撑他读中学。但母亲为了儿子的未来,倾家荡产也要供儿子上学。这是儿子听到妈妈让他继续上中学对妈妈说的。

...
妈妈对儿子说:“我砸锅卖铁也要让你继续上学”

一般的煽情电影,可能会把妈妈在供孩子上学时期的苦难大肆的表演,好赚几粒煽情的泪水。小津安二郎没有这样做,母亲的苦难他全然不提,直接一切镜头,时间来到了儿子大学毕业后,母亲去东京看望已在东京找到工作的儿子。

可来到东京才发现,儿子住在东京的郊区,早已经结婚,就连孩子都已经一岁了。

儿子为什么之前不告诉母亲,自己结婚了?

因为穷。

...

母亲含辛茹苦供自己读书到大学毕业,结果在东京,自己却只能找到夜校老师的职位。

夜校老师的薪水很低,就连10块钱(当时≈3.33美元,参考建国前期的物价水平),自己都必须找两个人借,还承诺付利息才借到。

伤心是当然的,强颜欢笑几天过后,儿子问妈妈:

“妈妈,你很失望是不是?”“你怎么会这么想?”“因为我自己也这么觉得。”

...
儿子问妈妈,你觉得我怎样了?

我自己也这么觉得,为什么拼命读书读了十几二十几年之后,还是只能做这种最低端的工作?

我不明白,我不理解。这不是独属于日本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教育失效了,我们怎么办?”

我的一个哥哥也是很早就上了中专职校,他后来时常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

“不然我也可以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也不会沾染上那些抽烟打架的习气。”

我很心疼我这个哥哥,但我必须要说,这不只是职业教育的问题,学历教育都有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头来还是只能做最低端的工作,

在人海浮沉,看不见未来和归处?

大城市的阳光不曾照耀农村,繁华是你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即使和你们有同样的旨趣,看几部国外电影,喜欢几个国外电影明星,

但归根究底,那是我们向你们靠近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投荣,一种假装浮华照耀着我的虚妄。

就像当今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爱逛宜家一样,宜家又不用门票,买几包干花就得以共襄盛举、同沐恩德,共同徜徉在北欧现代家居的时尚氛围中,人群潮来潮去,我可以短暂的不当农村人,不当穷人,好像我也是衣着光鲜时尚的城里人。

但一走出宜家家居巨大的蓝色幕墙,这个梦就醒了。

...
贫民区的房间挂着外国电影海报

就像那句著名的自嘲语: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就连北京大学的文凭在就业市场上都不再那么吃香了,何况我们这些二本、三本、大专的普通人。

教育确实是失败了,我们当然可以何不食肉糜、故作强调地说:

“大学不是职业工人培养所,大学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世界,保持对世界的怀疑。”

我们当然可以这样拿腔拿调,但腔调是给有钱人的,

普通人出来工作就是要面临,

“工作怎么找?”“工作薪水太低怎么办?”“毕业后第一次租房怎么找?”“如何在一线城市生存下来?”……

这些问题我们通通要领教,不是你一句“何不食肉糜”就能抵消的。

我的痛苦是真切的,我的挣扎也是真切的,

城市的灯光从来不曾照耀我们。

广州塔建得再高大,外滩的夜景再绚烂,

这么多次路过,我从不曾买门票上去看看广州塔的夜景。

浮华过后,我还是走过逼仄的小巷,潮湿的地砖,回我城中村的小房间。

...

学校教育失败后,我们怎么办?

若是仅仅揭露社会现状,这部片子还没那么精彩。好的片子要给人方向,不可太沉溺于自己的悲剧性。影片中的母亲给了我们方向。

我虽然伤心,但我最伤心的还是你的懦弱。就算你现在一时困顿,可还是有人能挣扎出一番天地来,如果有人能闯出一番天地来,我相信你也能闯出一番事业。你的一生才刚刚开始,为什么不去建功立业,反而还在这里自怨自艾。这不是你游戏的结束,你任何时候都有反击的机会。就连我也不曾向命运低头。

影片最后,妈妈回到乡下。同事问起儿子在东京怎么样,妈妈回答说:

“他已成为了很伟大的人”。

...

妈妈手里的抹布换了一面,这面是面子,另一面是残酷。

妈妈用残酷这面擦地板,擦了两次就擦不下去了。

我想起2021年金曲奖,万芳收到安慰性质的评委会大奖。

万芳上台爆粗:“玛德,我管你的”。

但最后万芳还是说:“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个奖,但妈妈,我希望你开心。”

...
金曲奖万芳爆粗

儿子最后对妻子说:“我也要好好学习,等拿到了中等教师资格证后,再请妈妈来东京。”

妈妈,我也希望你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