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感情,到底是更理性好还是感性好?

这大概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

1995年李安导演的爱情电影《理智与情感》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剧本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

姐姐埃莉诺性情持重内敛,明明对爱德华十分倾心,却守口如瓶,绝不吐露分毫。

要不是爱德华找上门来,自己宁可坐困愁城,错失真爱——明明自己心里爱的山呼海啸,面上却云淡风轻。

妹妹玛莉莲娜则天真活泼,大雨中遇到前来救援的白马骑士威洛比一见倾心,从此火热的双眼只围绕在心上人的身上打转,对另一个追求者布兰登上校则冷若冰霜。

对待感情,妹妹积极主动,热情如火,可惜遇人不淑,差点被渣男所骗。

幸好最后布兰登上校揭开一切,不离不弃,并抱得美人归。

姐姐是理性的代表,矜持沉稳,却太过被动,只能等待另一方靠过来。

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妹妹是感性的代表,明朗外向,大胆主动,“爱一个人当然就是要让他知道呀”。

不过轻率之下容易失去判断,痴情错付,感情遭受巨大打击,差点丢掉性命。

看上去,好像理性和感性都是各有优劣,没有一个万全的解决方法。

“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难过美人关”,感情本就是人性欲望的延伸。

自古以来能够从容过情关的人实在不多,而且越是有灵性的人,越容易受伤,反而是粗莽混沌的人,却能平安顺遂的度过此关。

当然,相较而言,他们大部分人也无法体会心有灵犀之人彼此间灵魂对话的美妙。

从根本上来说,情爱是反智的,情到深处,总是让人心醉神迷神魂颠倒,太清醒太理智的人大多无法享受这种滋味,但是也同时能够避免爱情的反噬,在感情中及时止损,保全自身。

而放纵感情泛滥的后果就是自毁自伤,自暴自弃。

或许,爱情是人类自己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最容易中招,而其中对女性的毒性最深,很多女人终其一生都毁在这个谎言中。

男人们大多经过短暂的迷醉之后都走出来,继续征服更多的世界;女人如果将一生都投入多变的爱情,这该是多么的危险和悲哀。

坦白说,这部影片并没有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和反思,仅是简单的呈现不同人物性格,对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已。

作为一部爱情影片,该片本身情节其实比较简单甚至狗血,最后两姐妹都等到了真心守护的良人,结局皆大欢喜。

但是对台下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保持理性,沉溺感情,到底选择哪一项?

上面只是随便发一些感想,真正想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在于:

影片的风景实在是太漂亮了好吗?

尽管搬离了豪华的庄园,但是村里的这栋小楼也是美不胜收。

据资料说,李安在选择拍摄地点时煞费苦心,很多都是在英国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堡中拍摄的。

“剧组在英格兰多处国家信宅的房产进行拍摄,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的特拉法加别墅(Trafalgar House)和威尔顿别墅(Wilton House)分别给片中的巴顿庄园和伦敦舞厅取景。

同样位于索尔兹伯里,建于18世纪的蒙佩森宅邸(Mompesson House则成了詹宁斯夫人豪华的联排别墅。

位于南萨默塞特(South Somerset),建于16世纪的蒙塔丘特楼在片中作为帕尔默夫妇的克利夫兰大宅。

还有一些镜头是在德文郡的康普顿城堡和格林尼治的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