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而优则导是大多数演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个演员都有成为好导演的潜质。

靠黑帮题材获得影迷关注的李政宰(《新世界》)转行导演,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巧合。在看过名为《南山》的间谍题材脚本过后,他决定对脚本进行影视化改编,熟料剧本在聘请导演途中几度受挫,于是他便有了自己亲自掌镜的想法。

随着《鱿鱼游戏》在全球的大火让主演李政宰顺利打入欧美市场,其导演完成的《狩猎》借势进入今年的戛纳展映单元,成功和欧洲观众会面。

据说为了精益求精,李政宰甚至在返回首尔途中,仍在根据电影节现场对影片的反应做二次编辑,只为让影片的观赏效果达到最佳。连续数周蝉联本土票房冠军的成绩最终回报了他的付出。

...

《狩猎》的前期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剧本光是前期的二度创作就花了4年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李政宰在这期间一直以演员身份接戏;另一方面还源自剧本超高的改编难度——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而言,要驾驭基于历史因素下的谍战戏难度着实不小。李政宰在接受采访时也毫不避讳地将其描述为一场噩梦:

“顾虑真的很多。在80年代的韩国的真实事件上添加电影想象力的过程十分艰难。我真的很害怕这会对我过去30年的演员生涯产生不利影响。令我无法安然入睡。时不时会梦到我在重新改写剧本,然后起来做笔记。”

事实上,令他感到不安的时代背景和发生在其间的历史事件并非空穴来风,反而全都有迹可循。比如影片收尾针对韩国政要的刺杀任务,历史上都真的发生过,甚至就连黄政民客串的变节飞行员一角也确有其人。

从细节的打磨和资料查证上,可以看到李政宰在此方面所下的功夫,也难怪他直言,边演边导直接让自己暴瘦不少。

...

说回到题材本身,《狩猎》的故事脉络对于熟悉韩影的观众而言并不陌生,讲述的是朝鲜半岛南北两个阵营的特工,为了国家利益相互渗透,尔后又不得不因为阴差阳错的关系达成临时合作关系。

对一部主打谍战和动作戏为主的电影来说,枪战和拳拳到肉的互殴段落,都非常容易给电影打上商业流水线的标签;

加之南北阵营和南山题材(南山为韩国情报部门驻扎地,韩国创作者习惯以地名暗指权力中枢)本身又有《南山的部长们》《共同警备区》及《特工》等珠玉在前,留给《狩猎》的突围之路已经非常狭窄。

深谙商业片精髓的李政宰当然不会和上述影片硬碰硬,他巧妙利用时代作为舞台背景,并没有对历史做过多评判,主要将精力转移到对小人物在时代中的命运的表达上来。

这让故事中的人物不再像传统韩国商业片那样让人过目即忘,反而拥有更深沉的背景和解读空间。透过两人视角的详细铺开,让人感觉冰冷的特工不再是无情的国家机器,复杂的人性给两个主要角色带来相当多值得回味的瞬间。

...

影片最复杂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自尾声的刺杀戏。

这是全片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考验演员对角色理解的部分。常年游走在文武领域的李政宰要吃透朴正浩一角自然不在话下,好友兼对手戏演员郑雨盛也难得贡献了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角色。

戏中,身份已经败露的朴平浩已经被金正道拿捏住把柄,而不得不选择配合其完成刺杀政要的任务,但摆在他面前的情况相当危急:

如果刺杀成功,那么北韩将如期发动武力攻势,南韩将陷入火海;如果刺杀失败,虽然自己的内鬼身份可以清洗,但长远来看,自己仍免不了遭遇清算。

最后这场戏,朴正浩和金正道之间明显貌合神离,双方都在互相试探底线,台词之下包含的隐藏信息之多,如果只看一遍,很难充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

...

比如,首次观看的观众应该会困惑,既然两人初衷都希望达成刺杀任务的同时避免两国陷入战争,那为何金正道还质疑刺杀总统?很显然,这和他的政治理念是相背的。

但答案其实早就揭晓。东南亚安排接待任务期间,朴曾将北韩的计划(武力攻韩)悉数告知于金,但对方只是将其视作为政治表演,考虑到当时的朝鲜国力,金的判断并非毫无根据。只不过他万万想不到,朝鲜这一次是来真的。

一旦政要遇刺,他的国家就将陷入战争危机,而他强行刺杀的行为,无疑将加速悲剧的到来。这个意义上看,来自北韩的朴虽是敌对势力,但在攸关百姓性命的问题上,他的行动要来得更为理智。

在这场充满反转的重头戏中,导演通过简单而高效的模式不但快速刻画出人物动机和背后牵扯的复杂局势,还通过人物之间的选择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即,任何信仰如果只谈自身利益而罔顾大局,最终都可能导致结果适得其反。

金正道的行为即是这一概念的最佳诠释。

...

反观朴正浩,他虽为敌对间谍,但为了同胞利益,他毅然背负起被北韩和金正道蔑视的苟活命运,扛起了保全同胞性命的大义。

从结果上看,他看似只是为保全个人存活才反水保护政要的举措,令他反而比金正道更具政治智慧。

正如二人此前对话所谈,即便不考虑北韩,刺杀政要也不能全面改善南韩的政治环境。南韩的问题并不在某个人,而在制度,现实的韩国应验了朴的预测,韩国此后果然在社会变革中继续曲折前进多年才达成当初的愿景。

能将如此复杂的信息高度浓缩植入进影片高潮部分,可见李政宰和他的团队所耗费的心力,如果单纯以“带枪战元素和追车戏份的谍战片”来对待《狩猎》,显然是低估了它的创作野心和格局。

...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包裹着浓厚的谍战元素,但《狩猎》的内核其实相当主旋律。

虽然视觉上它极尽戏剧夸张之能事,但它本质上仍旧谈论着国家统一和南北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情谊,而这些内容,都被润物细无声地悄然植入进一段段代入感极强的商业化制作中。

看看今年国庆档内地影市的票房表现,再结合打头作品日渐走低的口碑,《狩猎》从豆瓣7.1开分,到现阶段的评分逆袭,两相对比,叫人唏嘘。

韩国商业主旋律的成熟和它在国内引发的评价反转,或许又一次给内地创作者带来新的启示。无疑,李政宰的此次转型是成功的,对首次执掌导筒的他来说,《狩猎》的完成甚至显得有些超常发挥。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远超观众既定想象的作品,看看邻国的主旋律质量,除了教人羡慕,更多的,或许还有一丝无奈。

撰文 / Zed

策划 / 轻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