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我跟朋友推荐的时候是用“尖锐”两个字来形容《祝你幸福!》的。
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影片里最让我触动和喜欢的一部。
炸裂的戏剧张力,聚焦在当下热门的现实话题
离婚冷静期——“我们自愿离婚为什么还要一直等?”
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被虐待——是自己照顾长者?还是选省钱的私人保姆还是找大机构有保障?又或者是花大钱送养老院?
不孕不育——到底是谁的问题?到底是谁在“逼”着生孩子?到底是不是必须要有孩子?
中年失独——要怎么面对丧女之痛,要追究责任吗?是互相慰藉还是远离创伤关系?
老年失独——生活没了?还是要继续往前走?要放下儿子还是要留个念想?抑或是……
久病床前——是相信女儿会醒过来?还是放弃陪护?只要拔管就能结束的痛苦和渺小的希望比,你选哪一个?
胚胎处置——是遵循双方签署的协议,逾期销毁,还是给家长们留个念想?抑或是还留着能有机会再有一个孩子?
在影片开头短短15分钟,这些炸裂的矛盾点就像潮水般涌到观众面前。信息量之大,密集的争议和话题性,甚至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扑面而来——因为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可能会面对的情况。
而编剧更是勇得把争议双方的观点都直接抛了出来!
离婚冷静期30天,30天内单方撤销或超过30天没到现场办理/有人没到场,都要延期30天。
肖央饰演的罗宇和宋佳饰演的白慧,在柜台前失控的那一场戏,像是网友的嘴替 般发飙吐槽!
而涉及到生殖伦理的胚胎归属权纠纷案件中,也把代孕这一社会伦理热点放到了台面上——虽然剧情里的案件并没有原型,但真的很难见到有编剧站在人性角度来探讨生殖伦理。
这一点思考非常超前,在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试管、冷冻卵子、冷冻胚胎,都已经逐渐成为寻常。
冷冻胚胎是目前唯一能成熟保存剩余功能的方法,我记得之前看过的宣传资料中,除了针对常规不孕症或者是卵巢早衰患者外,也有为了以防万一失独或是后天发现某些疾病需要近亲移植时,可以多一个备选机会。
但是这些资料其实是针对夫妻俩的,也是考虑到生殖伦理,医院对冻卵、冻胚胎都有严格的管理,比如逾期如何处置。
而影片里设计的问题却更尖锐——丈夫身故、妻子植物人昏迷两年,作为老年失独的男方家长却想要冷冻胚胎的处置权。
从影片看,其实真的是一份念想,老人甚至根本说不上来要胚胎拿来干嘛。但不得不引人进一步灵魂拷问的是——你是不是想拿胚胎去代孕,好生个孙子,留个血脉?
编剧并没有说得这么直白,但我想观众们心里都会有这个质问。且不论女方还在昏迷状态,应该是第一顺位所有者,代孕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想法,在影片中也被严厉否定。
案件最后的审判,我想留个悬念,影片的结局其实我也想卖个关子,因为真的很推荐大家去看,无论是二十几岁热恋期还是中年妇女甚至老年人,在这部影片里都能看到生活的稀碎,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思考。
它并不是为了炸裂而堆砌热点,其实在这些尖锐问题的背后,我觉得讲述的是我们要如何面对创伤。
如果苦难的人生是常态,那你选择如何走过创伤?
影片原本的名字是《孩子啊》,因为故事里有三个“看不见的孩子”。但《祝你幸福!》的片名,看似平平无奇,在看完电影后却觉得太有深意了。
幸福,并不是一件人人都能轻易获得的状态。人生无常,充满不确定性,你甚至无法从当下的幸福状态推测到未来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就是倪大红在影片中说的“赌”——大多数人都在“赌”人生会越来越好,再差也就是死水般平静。
但现实是,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来得更快。
罗宇、白慧、秦志远、夏美云、闫丽,都在失独中承受了痛苦。
律师罗宇,不着调的邋遢模样,靠吃药维持情绪,但经常性失控、选择性遗忘,工作也因此受影响,以至于穷困潦倒到需要去接一个原本无可能打赢的案子。
罗宇,面对创伤其实选择了逃避。逃避自责和痛苦,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所以在剧情中有许多失控的时刻——酗酒、酒驾、打砸、暴怒等等,都是他在宣泄情绪上的创伤。
同样选择逃避创伤的,还有闫丽。
闫丽的重度抑郁,已经带有幻觉,或者应该说是以前的“癔症”,带有一些精神分裂样的症状。她无法接受儿子的离世,同样也接受不了担负逼迫儿媳生孩子的“罪责”。所以选择浑浑噩噩地活着,不想接受事实。
秦志远,这个固执的老头,口是心非的暴脾气,选择的是转嫁的方式。争夺冷冻胚胎这件事本身,就是在转嫁痛苦——通过做一件似乎有意义的事来纾解和分散情绪。你看他,根本没想好要怎么处置胚胎就知道了。而当罗宇给了他一个理由——不做什么,留个念想。有儿子的DNA,他也没能第一时间接受,一下子还说不出口。因为这并非他本心,他只是活在痛苦里走不出来,必须要做一些跟儿子有关的事,让生活继续下去。
白慧,她既是生殖科的专业医生,也是一个失独母亲。其实她患有很严重的PTSD,头痛欲裂的持续耳鸣,一旦触及创伤线索就会发作。所以她坚决要和罗宇离婚,要脱离创伤环境,走出PTSD的困境,她的选择完全符合治疗逻辑。只是刚开始罗宇并不能理解。
夏美云,她的选择是默默承受。面对植物人的女儿,坚信她会醒过来,但心知肚明希望渺小。可是如果连她也放弃了,那么就连0.1%的希望都没有了。重病床前何止是无孝子,是对所有人的考验,是真的难,也痛苦,甚至丈夫因为坚持不下去而跟她离婚了。但她仍然带着创伤默默承受。
如果没有争夺胚胎的官司,或许她连歇斯底里的发泄机会都没有,极大的悲痛生生压在一个人身上,却无法纾解,就是会病的,所以她也得了宫颈癌。
其实还有一个人,罗母,因为照顾不周,导致孙女溺水而亡,承受不住打击脑梗偏瘫。她在面对创伤时,直接反应在了身体上,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惩罚机制的作用,仿佛在用后半辈子的生理折磨来赎罪。
我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重大创伤,早些年我也有过抑郁症的经历,也有过持续耳鸣,也通过药物、心理技巧、学习《积极心理学》等方式自救。
所以当看到影片里众生皆苦的挣扎失控,看着失独老人的团体互助,罗宇、白慧在案件中被迫面对创伤……是真的感同身受。
影片很细腻地呈现每个人的状态,包括他们选择的应对方法,却没做任何评价,这很难得。
有人留在创伤里,有人勇敢走出去,有人觉得失去了人生,有人想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有各自的理由。即便我在学习了大量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后,有一些创伤,它仍然存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处事,即便表面再没有悲痛失控,看起来云淡风情。
但只要人生还要走下去,你就得学会与创伤共存。
所以,“祝你幸福”,简单到乏味的4个字,却是最宝贵的祈愿。
近乎完美的演技,宋佳、吴越、倪大红、肖央,你们飙戏一定很过瘾吧
女编剧的细腻和尖锐,如果没有足够的演技来呈现,恐怕是无法达到目前成片的效果的。
戏剧的张力,来自于收放之间爆发力。
宋佳和肖央的对手戏,揪心程度一幕幕逐级推进。直到宋佳哭诉耳鸣、脱掉衣服露出剖腹产刀口和妊娠纹,指着说“没人安慰我啊,它们还在提醒我”时,达到了影片的戏剧张力巅峰。
看完我心里就一个念头:宋佳这段可以封神了!影后预定!简直太棒了!
但其实回味起来,吴越、倪大红、肖央,全部演技超强,活在自己的角色里。
肖央这个男主角,说穿了是有点“窝囊废”气质,各种不着调行为,穿插着一点他的喜剧面孔,刚刚好。
他饰演的就是有点懦弱和逃避责任的普通人,有善的底线,但也成不了大事业、看不好孩子,都是性格使然。
面对这样的普通男性,才有和倪大红两个发癫状态的对飙,又有温情又会时而互相伤害。这两个男人之间,通过冲突-交心-冲突-交心的模式,完成情绪升级。
吴越则是咬牙切齿地隐忍创伤、表面尖锐地要强的女性形象。她的几次冲突爆发,和转身就压制住情绪照顾女儿的反差,正是母性坚韧的具象化——但又不是全能母亲,她也只是个普通女人。
看完电影,我就觉得如果是我其中任何一个演员,我都会感觉飚戏飙得很爽!收放之间的情绪张力太到位了!把每个人的痛苦都具象化地呈现出来。
反正,我是一边看一边流泪了。而身边也都是淅淅索索的抽泣声。
但影片并不是在歌颂苦难。结局也没有强行HE,而是更符合人性的设计。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影片,它不晦涩,但对人性的探讨却走进了真实人生。或许对普通人来说,直面众生皆苦的真相,学会让自己幸福的方法,是这部影片向所有观众提出的课题。而我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